霍应东自己的渠道是一点点的建立起来的,他算是白手起家,但是徐洋这丝毫不像是第一天来港城做生意的样子。
甚至霍应东觉得徐洋要是手里有货轮的话完全抛下自己自己去干了。
“老弟你这真是不是猛龙不过江啊!”
霍应东感慨了一句。
“我的货船一般出口的时候都是满载,回来的时候一般都是有什么带什么,小赚就行,这么定吧,咱们重新成立一家贸易公司,出资随意,股份对半,只要是通过你的渠道进口的商品都按这个比例分配。”
“不过我感觉咱们两个也合作不了多久。”
“甚至以后还会是竞争关系。”
霍应东知道徐洋掌控了这么好的渠道出去单干是必然的,现在只不过也许是本金不够,也许是没有货轮的限制。
“老哥你想的不对,如果这个市场一直是扩充的,那咱们两个的竞争也是良性竞争,更多的也是合作,而且我也知道,老哥你现在的发展重心是在房地产上。”
了解历史的徐洋当然知道这一时期港城的富商基本都沉迷于买楼买地皮上。
而霍应东的地产开局就是从他1954年花费280万买下的第一栋大厦开始。
甚至徐洋也清楚港城的地产行业在未来三十年的工业用地,商业写字楼和住宅,分别涨了280倍,73.5倍和82倍。
但是最大的涨幅并不是近几年,甚至最近今年港城的房价还会有小幅的回落,所以徐洋的重心依旧是在资本市场,有闲钱了才会考虑地产行业。
而霍应东今天坐下来和徐洋继续谈论自己的进出口贸易也一部分是因为房地产的不景气。
“你刚来可能不知道,最近出了挺多大事,房价已经开始回落了,手里还是要有足够的实业资产才能任何事时候都能高枕无忧。”
“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未来楼市还有的涨,老哥没必要在乎这一时。”
霍应东点头,徐洋的说法他也是认可的,不过任谁手里的资产缩水都不会那么开心罢了。
“对了,你既然认同我做实业的想法的话,那你应该不止就打算和我一起搞远洋贸易吧?”
霍应东对于徐洋想要从事的行业突然好奇了起来,主要是今天徐洋给他的惊喜和惊吓太多了。
无论是国外的通天关系,还是商业眼光,都让他震惊。
“我想做的太多了,昨天以前见过面的娄伯父是我选定的掌舵人,我会开办一大批的轻工业出口公司。”
“这在未来几十年都是大的趋势,不仅仅是世界范围内,咱们都是从内地来的,别看内地现在经济不景气,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到时候爆发的蓬勃生命力也会让人震惊。”
“确实,咱们细算起来都是内地人,只不过你更往北罢了。”
作为后世的红色商人霍应东对于故土始终都是有感情的。
“但是你自己呢?你不会所有的产业都让别人代持吧?”
“哈哈,我自己的当然有,食品饮料行业、通信行业还有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