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迪文乘车抵达宜兴县城的时候,已经是黄昏时分。
县城南门在先前的攻城战中彻底倒塌,此时只剩下一片废墟。海汉军从县城里征募了数百民夫,花了一下午时间,才从堆积如山的瓦砾中清理出了一条临时通道,宽度堪堪能容马车通过。
城内进行了两轮清查搜捕,确保没有漏网之鱼躲藏。但即便如此,也还是暂时处于军事管制状态,城中各处路口都设有街垒岗哨,民众也被禁止外出走动。
不过城内的建筑保存基本完好,一眼望去没有看到多少战斗留下的痕迹,看样子攻破城防之后的交战就不是特别激烈了。
马车停在了城北的县衙外,先行进入县城的一众军官,此时都候在县衙门口,迎接石迪文的到来。
石迪文下车后向众人举手行了军礼,勉励了几句,便在众人簇拥之下进入县衙。
这宜兴县衙里的空间,可要比洑东镇上的小客栈大得多了,用来部署作战指挥部绰绰有余。
县衙纵深足足有五进院子,从挂着“宜兴县衙”牌匾的大门进入第一个院子,东西厢房是办理徭役、赋税、钱粮等日常杂务的赋役房。
往前穿过仪门,前方正对着的才是知县审理案件的大堂。院子东西两边则是兵、刑、工、吏、户、礼六房,分别负责处理相应的公务。
再穿过大堂后边的宅门,这个院子里便是知县、主簿、县丞等人日常办公,接待访客的二堂了。
而二堂后的院子,则是县衙的内宅所在,也就是知县及家人、仆役的居所。
在内宅的后面,还有一个小院,一般用作库房、柴房,以及供奉守印仙人、土地爷等诸路神佛。
但县衙的所含的机构还不止于此,在这串院落东边,还依次坐落着接待外来官员的寅宾馆,储存官粮的粮厅库房,以及知县内宅所附属的私人庭院。
而在这串院落的西边,则是关押犯人的县大牢,衙役捕快办公的快班房,本地驿站,以及存放各种文书资料的库房等等。
此时用来审案的大堂已经被改造成了作战指挥部,电台的天线就架在了大堂的屋顶上。
石迪文看着大堂里刚刚摆放好的作战地图,听取了军官们关于攻下宜兴县城作战过程的汇报。
明军在此役中被俘二百余人,阵亡六百余人。阵亡数字主要来自打扫战场的统计,考虑到破城之后明军主动撤离战场,实际数目应该还会更大一些。
此外还有一些被明军临时征募来的民夫,也不幸在交战中身亡,数量大概有七八十人之多。
就本地守军的兵力规模而言,这场战斗给明军造成的损失其实并不算太严重。如果不是县城的城防工事本就比较薄弱,那海汉军大概还得多费些工夫才能得手。
不过明军撤离时没来得及带走的各种物资倒是着实不少,这下便宜了海汉军的军需官,白白得了一批从天而降的粮草。
海汉军的伤亡数字就要小得多了,与明军的战损比大约是在十五比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