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汉宣帝教育儿子曾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看郑清乖宝宝一般用疑惑的眼神看着自己,周红专轻笑一声后,却不言不语地开始收拾碗筷起来。
周红专的意思很明显:这个得郑清自己去悟!即使是作为师娘,有些事有些话…她也不能说得露骨。
郑清无奈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将门关好仔细思索起来:
自己说的是这段时间以来的心境变化,自己已感觉自己的心,好像慢慢变得渐黑渐硬渐不堪起来!
而师娘说的似乎是风牛马不相及的另一段典故,以自己文史功底,师娘肯定清楚会了解这个典故!可她这又是为何?
此段典故的正统理解是:
吏治务必从严!这是历代王朝加强统治,很基本而核心的经验。
此典出西汉宣帝时期,太子刘奭柔仁好儒,对宣帝刘询多用“文法吏”“以刑名绳下”的做法表示不解。他说:“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宣帝听后严肃说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一回答道出其吏治的基本原则。
这一基本原则就是,外儒内法、儒为法表,德刑并施、德外刑内。
宣帝时期严整吏治,与仁德厚民并举的治国实践思考。一定程度上,是在对老百姓的治理上,强调运用儒家仁者爱人思想!而在对官吏治理上,又强调运用法家信赏必罚思想。
对老百姓,注重行王道;对官吏,注重行霸道。
汉朝立国以来,前期的皇帝比较注重对秦朝反思!他们觉得秦所以二世而亡,就在其王霸之道用错对象:
对老百姓威加霸道,严刑酷法导致民不聊生;对官吏施以王道,纲纪废弛导致各级官吏擅权自肥。
而西汉在宣帝当政时期,所以走向兴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其明确提出、并践行“霸王道杂之”原则!
其整饬吏治与仁爱百姓并行不悖,使得当时政通人和、经济繁荣!出现历史上并不为儒家官吏浓墨重彩,却事实上是既开疆拓土又基本富足的“孝宣中兴”。
当然,“霸王道杂之”里内含的爱民、亲民思想,囿于其阶级局限性,自然有其一定的虚伪性!
但从其对于统治阶级与老百姓;及统治阶级内部的顶层与各级官吏;这两个关系的正确把握和运用来看,确实贯彻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儒家最进步部分的理念!
这个,在历史上十分值得称道。
关于王霸之道,有人在艳安阵风时期,曾运用现代先进的唯物史观作过非常精辟的论述。
他说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身为各级当然干部,铁的纪律就非执行不可。
他之所以讲路线是王道,是因为王道本质是对人民的王道,是站稳人民立场、践行群众路线的王道。这一王道就是施政理念与执政纲领。
之所以讲纪律是霸道,是因为对当然干部执纪必须从严。把纪律作为霸道,体现我们当然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导向,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内核精神。
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
这就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二者统一!是历代有作为政治家施政的不二法门。
上面这个理解,是两千多年来久经检验的对那个典故之正统理解。
可是这个典故,好像与今天自己说的事情,真的是完全不搭边……
自己是觉得心硬心黑起来了,于是有了无所适从的迷茫!于是向自己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倾诉与请教。
可师娘到底想告诉自己什么?
自己是请教私德方面的事,师娘却说了个治国与执政的典故!怎么看都相差十万八万里,有共通之处吗?
郑清于是让思维发散开来,将古往今来的历史上政治名人稍稍过一遍,他很快便惊出一身冷汗!
凡是在历史上做出成就,真正为国为民谋了福利的名人!尽管史书极尽溢美,也难掩其私德有亏的事实。
凡是吹毛求疵志当道德君子的家伙,却一个个的要么是伪君子,要么最终成为祸国殃民的代表人物。
伪君子的代表以明东林为盛,说明实亡于东林党都不为过!
但那一幅事事关心的楹联!可把中学阶段的郑清骗惨,大学阶段找图书馆大量史料一对比,才知道那就是个臭不可闻的狗屁!
而祸国殃民的真君子!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那个被史书、被儒家骂成臭狗屎的王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