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孩子除了暂时还有地方住的,大部分都已经给安置到了丁家村。
丁小波二伯家的宅子已经让丁石花了八十贯的高价给收了过来,两家已经打通,内部也给改造成了大通铺,那些孩子大部分都给安置在了那里。
还有一些则暂时分散安置在了村民家中。
至于讲课啥的,眼下就是先托宋时从隐学书院请了几个家里缺钱,又无法留校任职的寒门学子轮流来村里授课。
小六打算等学舍建成之后,再聘请全职的先生来给孩子们授课。
郭奎走了之后,接下来就是村里的一些个老老老少少。
因为之前有过一次股份回购,来催分红的倒是少了,不过那些已经落袋为安的则是来旁敲侧击地打听丁小波这次洛城之行的收益的。
丁小波并没有明说,因为对于这次到底该怎么分红,他心里也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打算再考虑考虑。
之后是丁黍,他来主要是跟丁小波汇报鱼塘的事情。各个鱼塘里的螃蟹都已经长起来了。
因为青蟹和梭子蟹无法混养,所以在养殖初期,几个鱼塘承包的就商量好了,将几个每个鱼塘的优势蟹种都进行标记之后,进行了蟹种的转移。
大概在四月份的时候,持续了将近一个月。
青蟹苗多的塘,就把梭子蟹苗给转移到青蟹少的,反之亦然。这样前期虽然辛苦,但却能保证每亩鱼塘的产量。
最近,丁黍发现除了个别螃蟹密度大的塘,螃蟹的个头普遍有些小之外,大部分鱼塘的青蟹尺寸普遍超过了半斤。
再加上每天有人往鱼塘里投喂饲料,个别长得着急的,重量已经超过了一斤。
梭子蟹的重量也普遍超过了二两,个别大的雄蟹已经超过了半斤。
丁黍前段时间刚试着捕捞了一批,将规格在八两以上的青蟹保留下来,太小的又给扔回了塘里。
这批大规格的青蟹差不多有四五百斤,丁黍让丁大宝给忻州送了过去。因为青蟹不容易死,忻州就命人将这批货拿到临城去卖了。
在甬州只能买五十文左右一斤的大青蟹,运到临城,价格至少能翻两翻。虽然这批货的价值也就百十来贯钱,可抓这批蟹却并不难,用简易的竹笼往鱼塘里一丢,第二日去收就行。
按照丁黍的估算,每个青蟹塘的产量基本能超过千斤,梭子蟹塘的产量能更高一些,但总体单价比不上青蟹,再加上塘里还有其他的鱼虾和贝类。
只要不发生意外,每亩鱼塘的产值基本在三百至五百贯左右,三十个鱼塘,总产值能超过一万贯。
这一万贯跟洛城日进斗金的暴富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可对辛辛苦苦大半年的渔户来说,那可就是天文数字了。
若是能将鱼塘养蟹的模式给普及开来,虽然会压低螃蟹的价格,但却能吸收不少原本要冒生命危险出海讨生活的渔户。
养殖业的风险确实也不算小,但总归是一个能搏一把的生意。
丁黍当初接下这鱼塘承包项目的时候虽然非常果断,实则却对这鱼塘的创收能力并没抱太大的期望,想着只要能小赚一笔不枉费这多日的辛劳就行。
可这两日当他把鱼塘的产量给摸透了之后,还是被之后所能产生的效益给吓到了。
一亩农田一年的产值撑死了也就十来贯,而这鱼塘可是普通农田的三四十倍,就很吓人了。
这鱼塘越赚钱,他就越心里没底,因为之后还得面对台风和市场等不确定性因素,他怕给搞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