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月家的牛筋头大包子火了。
都仰仗于她家的回头客,真的是不遗余力的给沈清月宣传。
牛筋头大包子本来就好吃,又买不到,越是这样越趋之若鹜。
开小型烧烤节那一天静悄悄的。但是烧烤节一结束,消息就乱飞了起来。
都知道钢铁厂特意给他们的员工开了个烧烤节。
连细节都给透露出去了。不但有内场十八个摊位在,就连那些民间的搞笑艺人也返场了!
有好吃的烧烤,还增加了很多新的美食,就比如现在风很大的牛筋头大包子。
相比于牛筋头大包子的红火,跟它一起出道的牛肉汤面就要暗淡许多。
名声虽然没有借助烧烤节大火,但吃过的人都说,是他们吃过最好吃的面条。
上好的牛腱子切三片,用的是手擀面,劲道爽滑,才五毛钱一碗。
都恨不得天天吃!
外头都是烧烤节的传言。
县里头炸了。
上一次大型的烧烤节举办的太成功了,不但扭转了县城的形象,还给小小的县城里注入了很大的活力。
大伙儿都意犹未尽的。
而且烧烤节包罗万象,那些港台杂志,靡靡之音的磁带,蛤蟆镜,喇叭裤这种代表了反叛精神的东西,居然可以堂而皇之的摆出来。
里头歌声和小品的笑声来回穿插。
外头卖货的,做吃的,甚至还有一小撮精神小伙在那跳迪斯科,太放肆自由了!
经历过紧张又谨慎的时代,这种热情和开放深深的感染着每一个县里的人。
就连一些思想保守的老人,都赞不绝口,说去了烧烤节之后才知道什么叫眼睛不够使。
县里就需要一个这样可以撒欢的节假日。
去的人意犹未尽,没去的人捶胸顿足。
烧烤节都成为了县里年轻人心中的白月光了,就像是过了休眠期的火山,心里的热情憋的狠了,就想要突突突的往外迸发。
天天县里收到的群众来信一麻袋,一麻袋的。
就想要重启这个烧烤节,而且县里的人不少人在钢铁厂的人都听见了,厂长让厂里的职工给大家让地方,到时候再补偿给职工一个烧烤节。
很多人都盯着呢。要真有这么热闹的庆典,请假也得去啊。
就在这个功夫,有人告诉他们说,烧烤节开完了?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多少双眼睛盯着呢。
但是渐渐的越来越多的细节曝光出来。大家的羡慕都化为嫉妒了。
怎么个事儿,钢铁厂也太宠溺自家员工了。
说给办,就真给办了?
更让人心惊的是,怎么能一点消息都不透露呢。
全县都在讨论这个事儿。
大家后知后觉的发现:“我说昨儿怎么没有麻辣烫呢。”
爱吃麻辣烫的人都成天吃,中间休息一天换换口味也挺好的,一点没往别的地方想。
“现在天热了。我就爱喝一碗穆十八的糖水,昨儿没出摊。”
大伙儿后串起来的时候,恨不得一拍大腿,这么多的“巧合”就是最大的奇怪。
怎么就没往深了想一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