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正要反击,那老者说话了:“此事与太史大人无关,是我等小民告状无门,是太史大人好心才让我等得见大人诉说冤屈。”接着将自己去官府告状被逐,最后连县城大门都进不去的情况说了出来。
太史慈将手里的地契记录交给孔融,又将管理地契的官吏揪进堂中。
孔融仔细看了看记录,沉声问道:“汝负责保管全郡国地契,可私自篡改过?”
那官吏连忙跪下拜道:“大人容禀,小人一直以来都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私自篡改之事更是绝无可能,望大人明察。”言语中斩钉截铁一般确定,只是其飘忽不定的眼神被孔融眼尖的发现了。再仔细看看记录的账册,孔融总是觉得好像重新装订过,只是不太明显做不了证据。
事情很清楚了,太史慈带着管理地契的官员按照地契安置流民是谁都知道的事情,如果地契上显示那片地全是一人的,太史慈绝不会费力全部分给流民,就算他想分随行官吏也会阻止,这些流民能够在那个村子安顿下来,说明随行官吏是同意太史慈的分配的。
而且太史慈分地期间从未为自己多谋划过哪怕一亩地,便是给继父一家分配的田亩数也是符合规定的。
况且这些刚刚安顿下来的流民身无长物人微言轻,根本没有可能贿赂太史慈做事,因此太史慈也没必要为其张目。
至于什么铲除异己党同伐异近乎是无稽之谈,太史慈成日忙碌一直在全郡国奔波,就没在剧县待过多长时候,根本都没有与其他官员产生矛盾的土壤,传说给他分配的府邸里有的仆人都没见过太史慈不知道长什么样,这样的人怎么会突然去无端的陷害另一个官员,这岂不是把别人得罪死了?而且这点事对王子法这种地位的人来讲不过是小事一桩,孔融也不会拿他怎么样,平白为自己找个敌人岂是智者所为?
至于分配的田地被强占和专门被城门拦住的真假无需质疑,这种事派人出去一查便知,若为真,故意针对这些流民岂不是更说明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只能说最有可能的确实是太史慈路见不平替百姓申冤,这也是对太史慈往日品行的肯定。
至于证据不足的问题,大人物做什么决定得出什么判断一定需要证据吗?
孔融说道:“好了,这其中恐怕有些误会,空口无凭,就像子法所说,不能仅以个人口供为证,许是记错了,许是其他,只是地契上确实写的清清楚楚。此事就此作罢,子义便辛苦一点,重新给他们分配田地安顿下来可好?”最终,孔融还是偏向于自己的心腹,也不想将事情闹大,只好采用和稀泥的方法想将事情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