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科举结束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好多天,经过蔡邕等一众先生的努力,终于排出了一个大概的名次交给太史慈审阅。蔡邕拿出两张卷子道:“子义,这一届考生实力一般,滥竽充数者居多,名次都已排好,只是这第一名有待商榷,这两位的策论都很高明,还需汝亲自评断。”
太史慈接过卷子,先看名字,一个叫李文优,一个叫徐庶,太史慈一阵高兴,按老丈人的评价,这位徐庶应该就是历史上的那位了,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从荆州千里迢迢跑到这里来,但无论什么原因,自己手里可算有一位军师型人才了,现在自己手下除了武夫就是搞内政的,现在算是补上了短板。
展开卷子快速浏览,太史慈忍不住皱了皱眉,这徐庶的策论文采斐然比较中规中矩,内容也算是意料之中,无非就是天子暗弱实力不够,底层百姓没有出路没有田种才导致的,解决办法也挺大众化,无非是亲贤臣远小人、回收权利、分地、抑制土地兼并这一套,新鲜点的就是对东莱的科举制和重商大加推崇,认为如果全国都实行这一套则官场便再无滥竽充数者,而重商他认为是可以多收税,国库充盈才能做事,看来徐庶对东莱的新政很是认同。只是徐庶也隐晦的说出了担心,那便是如果大多数人都去从商了,还有多少人种地的问题,这也算是传统士大夫重农抑商的原因之一。
而那位叫做李文优的就有些尖锐了,他写到王朝灭亡主要是因为人祸,天灾只是加速了这个进程。每当王朝腐败到对基层没有掌控力的时候,就是王朝灭亡的开始,而主因就是世族兼并,并且借助官位的垄断和天灾人祸不断的吸取百姓的财富。在文里将世族形象的比喻为趴在天下这块大饼上的蛀虫,当蛀虫吃的越来越多直到其他人活不下去的时候,就是灭亡之时。可这些蛀虫在王朝灭亡之时躲在暗处根本损失不了多少,等到新的王朝建立他们再次跳上新的大饼继续之前的故事。而解决的办法就是将天下世族屠个五至七成,将财富土地分给百姓,则帝国安。在最后他还夸了一下东莱的新政,只是他也指出东莱力量太弱小了,如果无法挡住世族的反噬则东莱必亡。
太史慈暗自感慨,这个世界不乏聪明人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就能有如此深刻的见地,能看到这一层的都不是一般人可比,绝对是个人才,就是看心态有些阴暗,手段有些残忍。
想到这太史慈说道:“在我看来,这位名叫李文优的考生的策论更有见地也更深刻一些,只是失之正派,便将其排在第二吧。”
蔡邕点点头道:“吾也认为当如此。”
徐庶二人在客栈等了许久,终于等到了放榜的日子。一大早,考生便聚集到了府衙门口,还有无数百姓过来围观。
就在大家焦急的等待时,大门打开,一队士卒走了出来,将两张巨大的金纸贴在了墙上,一个官吏站在红纸旁大声喊道:“大家静一静,现在开始唱名!”众人渐渐安静下来,官吏喊道:“此次文举共二百七十四人参加,经考官审核,此次录取者合计三十六人,望此次未考中者再接再厉切勿灰心!第三十六名:东牟县吴家庄吴用!第三十五名……”
有人欢喜有人愁,徐庶虽然心里笃定自己肯定能考上,但结果不公布出来还是有些慌,石稻也一样,他可不像徐庶那么有信心。名次一点点向前,一直到第四才念出了石稻的名字。石稻终于露出笑容,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随后第三名是一个叫管统的人,第二名是李文优,这时徐庶已经有了预感。果然,那官吏大喊道:“第一名:颍川徐庶徐元直!”
\第一,元直你是第一!\石稻一脸兴奋的拍着徐庶的肩膀,好像比徐庶本人还高兴,附近的人听到也投来羡慕的目光,幸亏现在不是宋朝,要不然就会有好多富商带人榜下捉婿了。徐庶也一瞬间涨红了脸,强忍着喜悦嘴上却谦虚的说道:“这有什么?只是一郡之地的考试而已。”
那位官吏接着说道:“所有考中者午时前来府衙集合。接下来是武举,此次武举共七百二十八人参加,经考官审核,此次录取者合计二百一十六人,望此次未考中者再接再厉切勿灰心!第二百一十六名……”接下来便是武举,武举参加的人多,通过的也多了很多,热度较文举也小了很多,除了记住了第一名叫做管承以外,再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