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麻喇姑站在太皇太后身后,目光平静如水,“奴婢觉得,顺应自己的心便好。”
有些时候,身为奴婢,不管和主子关系有多好,都要时刻注意分寸。
苏麻喇姑之所以能在太皇太后薨逝后还能在后宫过的不错,就是因为她自己足够理智清醒清醒。
眼下,苏麻喇姑看似说了一句废话,但同样这也是太皇太后想听见的。
不管是作为太后还是作为太皇太后,孝庄都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上位者,她的思想就不是能将人放在与她同一位置探讨的,她生性就喜欢替别人去做决定,不管是先帝的顺治,还是如今的康熙。
“苏麻,有时候,哀家还是羡慕你,你一人无牵无挂,不像哀家,总要顾忌考虑这么多。”
苦笑一声,太皇太后摇了摇头,她转过身,手上握着被她拿下来的佛串,“找机会将皇帝请来一趟。”
苏麻喇姑低头应是,“奴婢明白。”
……
“皇祖母请朕过去?”
康熙坐在椅子上,正前方站着过来请人的苏麻喇姑。
“事关中秋册封,太皇太后想和皇上简单沟通一下,”苏麻喇姑弓着身子,话说的恭敬。
听了话,康熙沉吟片刻后点头,“朕知晓了,还请苏麻姑姑替朕给皇祖母带话,朕忙完手中政事即刻过去。”
招了招手,让候在一旁的苏培盛送苏麻喇姑离开,康熙摸了摸下巴,又一次从身侧抽出一本批红奏折,奏折上是有关一些蒙古亲王在此次藩王之乱中做出的混账事,包括不听军令,擅带女眷,扰乱百姓……总之大大小小一箩筐,如今全被捅到他跟前。
奏折自然已经被康熙处理过,不过康熙觉得此时太皇太后找他,倒也能让太皇太后自己看一看。
伸手,随意从桌面上又挑出两本都在对蒙古进行批判的奏折,康熙将其单独放在一边备用,这不怪他先提前准备,实在是不知道太皇太后要和他说什么,万一是令他为难之言,倒不如用这些奏折堵上她的话。
自觉深明大义的康熙直到太阳西斜才带着人赶去慈宁宫。
太皇太后为了等康熙过来,晚膳都还没用。
“正好,陪哀家一道用膳吧。”
太皇太后有求于康熙,加之他们祖孙的感情还是在的,有些话讲出来,很能提升周围气氛。
康熙笑着点了点头,撩起身上常服坐下的时候,还感慨自己已经有段时间没有来慈宁宫请安。
“你平日忙的很,总往慈宁宫跑像什么话,”太皇太后说着话,边将苏麻喇姑盛好的羹汤送到康熙手里,“尝尝,这是你最爱喝的老鸭汤。”
“劳烦皇祖母帮朕准备,”康熙拿起汤匙舀了一勺送进嘴里,“还是原来的味道,记得朕小时候总是不爱吃饭,皇祖母每每都将这汤放在饭后食用,朕若是想喝汤,就不得先用膳。”
“是啊,那个时候你挑食的很,一点口味不对就要闹,你额娘不舍得管你,”太皇太后一脸唏嘘,“如今时间一晃,她都走了十几年,你也从会闹会耍脾性的孩子成长为合格的帝王,真让人猝不及防。”
回头想一想,顺治六岁登基,康熙八岁登基,这两个人都是少年帝王,一开始肯定没有什么能力去掌控朝政,为此,太皇太后操心的东西一向不少。
只是康熙比顺治强的点在于他对时机的掌握和个人能力的把控,所以顺治英年早逝而康熙却能年少掌权。
在饭桌上,太皇太后和康熙聊的最多的就是年少时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