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温慕清忙得像个陀螺,除了要去福临庄园,还要跑刘家村。
桃花村开始犁田、育水稻、南瓜、辣椒、番茄苗,温慕清把这些种子给了刘家村的人,总之桃花村做什么,温慕清就督促刘家村和庄园做什么。
在水稻育苗后的几天,赵鹿儿的人还带来了好几车桑树苗。
刘家村的人按每户报上来的旱地亩数领了相应的树苗,同时也签下了契约。
桑树苗的银子还是得出的,只不过等她们有了收入后,慢慢的收回,这也减轻了刘家村妇们的压力。
温慕清仔细回想了前世的一些步骤,让她们照着做,“桑树苗领回去后不着急种下去,先把树苗放在阴凉潮湿的地方,每天撒些水,两天后,把树苗放在和好的泥浆里,确保每棵树苗的根部都裹上,再种到地里面。”
“种的时候,每棵树苗之间的间距也要做好,两棵之间差不多一尺的距离,为的是以后每年砍伐后,长出来的苗有生长空间。”
“慕清,我地里的桑树苗长了好多出来,现在也有半尺高了,这蚕种大概什么来?”周春花想借这次机会,好好养蚕,改善她们的生活。
“蚕种也快来了,那个桑树等会就要去间苗,然后要追肥了。”这桑树也种了几年,一直没有施过肥,要想以后桑叶足够蚕吃,桑树的生长也得重视。
“好,那等下就辛苦你到地里一趟,教我怎么间苗。”要她自己来,还真的哪棵苗都舍不得摘掉。
几人说干就干,留下里正爷爷在这里发桑树苗和监督农户们签订协议,温慕清和赵鹿儿就随周春花一起去了地里。
因为是第一次砍伐,原本的树苗除了主干,还有不少侧边长出来的树枝,如今主干、枝干上都长了好多的新苗,不同的是有的比较粗,有的比较细。
温慕清拿了一双沈母新制的手套,蹲在桑树前,把一些纤细的旁支摘除,只留那些又粗又直的苗,这样下来,一个树庄上就只留了3棵粗的、不同方向的苗。
“你们就按这个标准间苗,别心疼,要是留的太多,会抢了营养,到时候桑树长不高、桑叶也会很小的,摘起来又慢又费力。”
周春花看着一地被摘下来的树苗,有些心疼,但确实是树苗多了会抢肥,像人一样,家里人多了费粮,还没人能吃饱,想要吃饱就要有很多的粮食。
如今她们家沤的肥确实不多,首要的还是顾着水田,这树苗是必须要舍去一些不好的。
看着周春花一脸肉疼的摘着树苗,但做出来的,却也是很合理的,温慕清才放心的回去了。
又过了十天,赵鹿儿的人送来了蚕种,就是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蚕卵,因为如今刘家村只有一家开始养,桑叶也不是很多,蚕种给的也不多。
跟着来的,还有一个养蚕高手,是来教周春花怎么孵蚕卵、每阶段怎么喂养、该怎么用石灰消毒等,总之都要手把手的教,因此还要在刘家村住上一段时间。
原本打算自己凭理论知识教她们的,现在有现成的师傅,倒也省了温慕清不少事。
今年,天暖得快福临庄园的第一季水稻育苗要比去年还早了10日,现在稻秧已经可以下田了。
离全部种植完所有的水田还有好几天,温慕清再次去了难民村。
这次过来,温慕清发现难民村的人少了很多,总共剩下不到500人,100户的样子。
从年后到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县衙给愿意在临城安家落户的难民,安排到地多人少的村落。
正式落户后,可以接管无人耕种的田地,第二年开始,就要上缴税负。
现在住在难民村的,也有一部分是落户下来的,今年春季已经开始打理丢荒的田地。
剩下的,只有少部分的老人,有落叶归根的情节,还是想着以难民的身份继续住下去,等南丰国收回失地,他们就举家搬迁回去。
不过朝廷也出了最新的政策,继续以难民身份住下去的人,今年不再享受朝廷的救济,开荒出来的田地,第二年也得出粮税。
要是以后离开,良田和旱地依然可以按市价出售。
回到原籍的,享有原籍居住宅基地,有田地契书的,可以继续耕种,朝廷不收任何费用。
这个政策一出,很快就得了难民们的认可,在这里安家落户的,今年开始耕种,明年缴税,还有一年的喘息时间,再加上这里推行二季稻种植,也吸引了不少的难民。
至于执意在战事平息后回到原籍的,现在开垦、护理出来的无主的田地,以后离开还可以作为资产售卖,回到原籍还能继续享受原有的,这也是很不错的了。
这临城的气候很好,一直都是种粮的好地方,只不过人口不多,还有很多田荒着,鼓励难民落户,也是为了以后的粮食生产!
至于维护以后回去的难民,也是有原因的,另外两个城池收复后,也是需要人生产的,因此朝廷对这些人也比较优待。
这次来,村子前面的荒田已经被开垦出来了一些,之前这个田不知道荒了多久,里面都长了不少树木,因此花的功夫也不少。
别说马上种植一季稻了,能顺利赶上二季稻就已经很不错的,毕竟现在他们才一边开荒、一边沤肥,还有兼顾葛粉生意。
这吃的每天都得挣,这地还得整,又多是老人和妇女,因此进度是比不上福临庄园和桃花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