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念秋!”
同志同志,听着好别扭。
林庭树顿了顿:“张念秋……,这张报纸我看过,上面讲了什么我很清楚。我问你,不是在质疑你,而是要确保你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去做这件事,而不是你一时心血来潮一时冲动的产物。”
不加同志真别扭。
张念秋,张念秋毫不心虚。
昨天她来找支书和会计谈这件事,就已经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再者说了,就算是她一时冲动,心血来潮的想法,也不能代表什么。
她既然做了,就会一直做下去,把事情做好,做成功。
她不会当逃兵。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是从她收木耳时,见到张来娣后生出的念头。
一开始她是打算自己收自己卖,赚的钱都归自己花。村里的孩子,帮她采集木耳,她支付他们每斤木耳一毛五的报酬。
有了这笔报酬,也许有不少的女孩子都能像张念霞一样,自己赚够自己的学杂费,继续念书,不再有辍学的命运。
直到她看到了张来娣。
她从没上过学,十一岁了,一天学也没上过。张来娣的家里事,她和村里人闲聊时,也听过一耳朵。
亲妈死了,后娘进门。
有妈的孩子都不一定当宝,更何况没妈的孩子。
从张来娣的这个充满恶臭的名字里,也能听出来张来娣家对男丁的盼望。
亲妈没生出来,后妈生出来了。
所以,张来娣这个最大的姐姐怎么可能去上学?她忙着呢,忙着做家务、忙着打猪草、忙着带年幼的弟弟妹妹。
又一个曾经的张念秋,比原身的处境还糟糕。
张念秋收山货,张来娣也去了,送来了五斤晒干的干木耳,赚了七毛五分钱。
可这钱,能到她手里几分?
恐怕回到家,这钱就要被搜刮一空。
张念秋这才意识到一件事,她的想法是好的,可是用处有多大就不一定了。
女孩子们辛辛苦苦去采山货晒山货,拿到她这里赚个辛苦钱,这钱也不一定能留在自己手里,更何况拿这钱去上学。
怎么办呢?
张念秋在夜里辗转反侧。
要管吗?可是凭什么呢?她又不是救世主,她也不是观音菩萨。她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她拿什么管?
让她拿钱出来给这些女孩子上学,她不会干的。
不管是谁欠了这些女孩子,她都没欠。
不管吧,良心难安。
真可笑,经过了末世,她还有良心在呢。
末世前家里书房的墙壁上挂着一副字,是她和爸爸合作写的,爸爸专门裱起来,挂在了墙上观赏。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心之所向,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