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了会天,张念秋就起身告辞。
李阿婆极力挽留,“急着走啥走,中午在这吃了饭再走。”
张念秋婉言拒绝,她真的没时间了,她还要去买点东西,还要赶中午一点多那趟车回村。
李初一帮忙说话:“阿婆,人家有事呢,以后再说吧。”
李阿婆有点不舍得,但也听劝不再留人。
张念秋和李初一出了门,李初一把她送出了巷子。
到了巷子口,张念秋从兜里掏出李阿婆编织的几个络子,挑了一个梅花迎福的图案留下,剩下的塞给了李初一。
李初一不肯要:“这是阿婆专门给你编的。”
“我知道,我不是挑了一个最喜欢的留下了。”张念秋晃晃手里的梅花迎福络子,对李初一道,“李阿婆有双巧手呢,她打的这种络子又精致又好看还吉利,特别衬春节的喜气,你可以拿去卖卖看。”
李初一看看手里剩下的几个红色络子,挠挠头。
“这玩意有人会买?”
“你住在棚子区,还有人住小洋楼呢。再穷的年代也不缺有钱人。人家条件好不愁吃喝,没准就喜欢这种精致好看的装饰品,挂在家里又吉利又添喜庆。”
李初一若有所思,试探地开口:“老大你的意思只要意头好,就有人会买?”
张念秋教他:“其实李阿婆这几个图案就很不错,蝙蝠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福’的化身,还有 这个同心结也挺好,适合刚结婚的小夫妻……”
她突然想到什么,把同心结又重新拿了回来,“这个也给我吧,我拿两个回去。”
李初一看着她把同心结又装进自己兜里,抿抿嘴没说话。
“反正我的意思是李阿婆编的络子应该有市场,你自己也琢磨琢磨,正好要过年,找准目标去试试呗。”
张念秋急着走,简单说了两句就摆摆手走了。
李初一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消失于人群中,才转身回家。
进了屋,李阿婆继续编着手里的络子,李初一从兜里掏出来编好的络子,放入了针线筐里。
“你掏的什么?”
李阿婆注意到他的动静,看了过来。
“这不是我给念秋编的,你怎么又拿回来了?她不喜欢?”
李初一摇摇头,“阿婆,老大说你编的东西很好,可以试着拿去卖。她挑了两个喜欢的拿走了。”
“卖?”李阿婆的思绪瞬间被这个字眼吸引,一时顾不上其他。
“唉,年轻时跟人学的打络子,那时候就是打了络子去卖给绣品铺子,挣个两文三文的……”说着说着李阿婆呵呵笑起来,“没想到老了老了,又开始卖络子。”
“初一,这真的能卖?现在有人会买这络子吗?”
李初一摇摇头,又点点头,“明天我拿去棉纺厂家属院试试。”
他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去,不过既然她说可以,那他就去试试。
张念秋上了公交车,直奔百货大楼。楼里人头攒动,过年气氛十分浓郁。人们举着手里的票子疯狂的抢购紧销的糖果点心。
张念秋也挤了进去,抢了两包大白兔奶糖,两包五香瓜子,一包红糖一包白糖,买完这些又去买了油盐酱醋,厨房里用得上的东西。
到锅碗盘区又买了个铁锅,一个炖汤的砂锅,盛汤的大碗,吃饭的小碗,盘子筷子瓷勺——她家灶房里缺东少西一直在凑合的餐具一下子让她补齐了。
出了百货大楼,又去菜市场。
平时菜市场卖菜的多,到了春节,也有邻近的乡下农民挑着自家养的鸡鸭鹅开始叫卖。
张念秋买了两只鸡,让人帮着宰杀好,拎着出了菜市场。
菜就算了,和村里人自己种的差不多,她想吃菜去村里买,还新鲜。
猪肉也不用买,长明叔说了,杀了猪给她留两斤上好五花肉,两只大蹄髈,还有她要的排 骨,没人要就多给她留点,有人要就给她留五斤。
她馋红烧排骨好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