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麦场上,何枣枝端着托盘给新来的客上菜,放下两盘菜后,她拿着托盘往回走,就听到有人喊她:“枣枝?你是不是枣枝?”
声音里还带着几分犹豫。
何枣枝循声望去,就看到了陈家湾的熟人。
隔壁的冯婶,另一位是刘婶。两位婶子带着闺女、媳妇还有家里的孙女,把一张桌子占得满当当,还不算抱在腿上不占位置的小孩子。
见她转头,冯婶一拍大腿,“哎哟,果然是你,我就说看着眼熟。”
被人叫住,何枣枝少不得过去打声招呼。
“冯婶,刘婶……”
她和刘婶打交道不多,冯婶就在陈家隔壁,倒是熟一点。冯婶是个热心肠,帮过她几次。
冯婶已经站了起来,把腿上抱着的小孙子递给了旁边坐的小闺女。
“枣枝,听说你现在城里,还做了小生意,是不是啊?”
在城里呆了半年,还做起了小生意的何枣枝,早不是昔日木讷的模样,听到冯婶的问话,她脸上带着浅笑:“是啊,那也是没法子,我带着小满,总得养活她。”
时下做生意,总是被人看不起。就算自家穷得叮当响,也看不起做小买卖的个体户。
冯婶同情不已:“谁说不是,你带着个孩子,是不容易。”她又问:“小满呢?”
何枣枝扭头看了一眼,没见到闺女的身影,她也没在意:“刚还在这,估计是跟着其他孩子跑去玩了。”
另一位姓刘的婶子也不甘被冷落,她也不站起来,抱着孩子坐在位子上,大着嗓门问:“枣枝,听说你在城里挣了不少钱,挣了多少?”
何枣枝看向她,笑容淡了点:“刘婶,你别说笑了,我哪有本事挣大钱,不过是挣个零花,顾得住我和小满平时的吃用,有个容身的地方罢了。”
刘婶撇撇嘴,又提了另一个话题:“你娘家人可来咱村里好几趟了,到处打听你的消息。你离了婚后,一次也没回过娘家?”
何枣枝抿抿唇,这个刘婶一向说话尖酸,爱揭人短,在陈家湾都是有名的。
她也没隐瞒,大大方方承认了和娘家的不睦。
“是没回去过。刘婶也知道,我离了婚,也算是给娘家丢了脸,就算回去也不过是惹父母生气,还不如不回。”
冯婶瞪了一眼刘婶,忙打圆场:“没事没事,你以前过的那日子,我们大家伙是不知道,否则绝不能让陈新良那么欺负你……”
何枣枝笑了笑。
这种话,别人说说,她出个耳朵听听。
陈家湾的村民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已经不重要了。她已经摆脱了陈新良,离开了那个家,这是最重要的。
冯婶还要再问,另一边却有人在喊了,何枣枝忙道:“婶子,我还得去帮忙,就不多聊了,你们也快点吃,天冷热菜一会儿就凉。”
说罢,何枣枝拿着托盘匆匆忙忙走开,又去端了几盘菜,继续上菜。
冯婶坐下,一边挟菜,一边打量满场转的何枣枝。
刘婶筷子如飞,大口大口往嘴里塞肉,还不忘了怀里抱着的小孙子。嘴里吃着肉,也没堵上她的嘴。
“别说,这个何枣枝,现在看着确实像变了个人,怪不得你刚才不敢认。”
冯婶挟了一块鸡肉,塞进嘴里,边嚼边回头看。
何枣枝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正收桌子,两个人搭伙,一人端盆,一人提桶。
盘子里的剩菜残羹倒进了脚边的盆里,碗盘碟筷就一骨脑扔进盆里,端起来送到洗碗的妇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