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念杏眨眨眼,“他们以后也要种木耳?”
“当然,种木耳的人越多越好。种的人多,木耳的产量才会更高,才能满足更多的需求……”
“可是……”张念杏张张嘴,南市的门市部这么长时间了,每天能卖多少干货,差不多都有数。
木耳产量提高了,卖不出去怎么办?
堆在村里,会不会坏?
陈家湾那个黑了心肠的陈新良,不就是收了一批木耳,卖不出去又没保存好,木耳发了霉,最后想出歪点子想害他们村,最后害人害已!
张念秋猜出她想说什么,“只凭南市一个门市部肯定不行啊,所以我们要打开销售通道……”
“打开销售通道?”张念杏听得似懂非懂。
在门市部待了这么长时间,张念杏的眼光和见识也非昔日吴下阿蒙,她试探着问,“念秋姐,你的意思是想再开一家门市部?”
再开一家店,她们店里的姑娘,在晚上休息时,也热烈讨论过。
南市这么大,他们的一家店根本覆盖不了整个南市的市场。
店里偶尔也会有跨了半个城市,从南市另一端跑过来的顾客。
像这种不嫌麻烦,又肯花费时间,跨越半个城市跑过来一趟,就为买点干木耳的顾客,毕竟是少数。
如果能在城市的另一端,再开一家同样的门市部,嫌远不想跑路又想吃木耳的顾客就方便多了。
张念秋笑着看她,“不仅仅是再开一家门市部。”
想发财,走零售不如走批发。
“酒香也怕巷子深,咱们的木耳再好,产量再高,不宣传出去,外面的人也不知道……”
张念秋眼神坚定,
所以,组织起一批有销售能力,能说会道,能打广告的业务人员是十分有必要的。
这个工作可以和镇政府合作,由镇政府牵头,先从邻近的县市走访起,阵线逐渐拉长。
等古凤岭村的优质木耳名声宣传出去后,知道他们这里有优质木耳的人越来越多,主动来采购木耳的商贩也会越来越多。
只要能形成良性循环,以后的发展就能顺风顺水!
张念杏听得嘴巴都合不上,“念秋姐,你的意思是……让常青带队,像张志国他们跑各个厂子一样,跑到各个城市宣传咱们古凤岭村的木耳?”
“差不多一个意思,”张念秋看着她,“你怎么想?”
怎么想?
她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常青怎么想。
“等我见到他,我问问他,看他怎么想。”张念杏没有大包大揽。
“行,你问问他。”张念秋点头,“出去跑市场,累是很累的,可也很锻炼人。”
常青还年轻,如果真的不当林庭树的秘书了,就算林庭树把他调到办公室,常青也是个坐闲板凳的。
还不如另找条出路。
她想把古凤岭村建成全国闻名的木耳产地,离不开县里和镇上的扶持。
常青,可以当这个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