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念秋回到村里,路上遇到的人,都纷纷和她打招呼。
“好久都没看见你了,去哪了?”
张念秋停下自行车,推着往前走:“婶子,我有点事,在城里待了一个多月……”
过了桥,看见她的人,打招呼的内容就变了。
“哎哟,念秋啊,你终于从南市回来了?”
“哎,回来了。”
常巧菊听到张念秋回村,一溜烟的跑到了村委会。
人还没进门,喊声就进了屋。
“念秋,念秋?听说你从城里回来了?”
张念秋从屋里迎了出来。
“巧菊婶?是啊,我回来了。”
“哎,回来就好。红梅坐月子,倒是辛苦你跟着受累,这回来了就在家里多歇歇……”常巧菊十分客气,好听话不要钱的往外倒。
张念秋忙问,“巧菊婶,你找我有事?”
“嗨,没别的事。”常巧菊捋了捋头发。“婶子是想向你打听打听,你回来前有没有见过红梅?她咋样了?”
“当然见过,”张念秋把常巧菊往屋里让,“巧菊婶,去屋里坐吧,咱坐着说?”
常巧菊已经听到了从屋里传出来李大河的朗读声,她摆手拒绝,“不了不了,屋里都在忙着,我就不进去坐了,问两句还得赶紧回去……”
家里的灶上还生着火,她走之前往铁锅里添了半锅清水,估计已经滚开了。
她不愿意进屋,张念秋就陪她在院子里站着。
“巧菊婶,你就放心吧。红梅月子做的很好,养的脸色红润,白白胖胖的。她身体恢复的也挺好……”
听到白白胖胖几个字,常巧菊笑眯了眼。
“哎,郑家都是厚道人。旁的不说,我一看郑军他妈照顾月子变着花样给红梅炖汤喝,我这一颗心啊就全放下了。”
她拉着张念秋的手,问的很仔细,“我回来的时候,我看红梅身上就开始长肉了……咋,她现在看着更胖了?”
“哎呀哎呀,我刚才用错词了,红梅咋能叫胖呢?”张念秋笑着改口,“她那叫珠圆玉润,看着特别有韵味,好看极了!”
亲闺女被夸,常巧菊比自己被夸了还高兴。
“那你忙吧,忙吧,我走了,家里灶上还烧着水……”常巧菊匆匆忙忙来,匆匆忙忙走。
张念秋目送她出了院子,才回到屋里。
李大河坐在一张办公桌后,翻着张念秋拿回来的报纸,正在给办公室里的众人读一篇介绍羊城经济发展的报道。
张念秋进了屋,就站在旁边听。
过了一会儿,颇占篇幅的一篇报道被李大河念完了,他端起茶缸子,咕咚咕咚灌了半缸水。
听完文章的几个人,都议论起来。
李长明:“老支书,这报上说的会是真的吗?羊城发展的真有那么好?”
他们村子通过种木耳卖木耳已经挣到不少钱,跟周边村子比一比,现在的古凤岭村妥妥的牛头镇第一村。
可跟羊城一比……
李长明朝李大河要报纸,“你小子,把报纸拿过来!”
李大河拿起报纸朝他走去,李长明一把夺过报纸,“你刚看的那篇报道在哪呢?”
“这!”李大河给他翻到了。
李长明举着报纸自己看起来,报纸上清清楚楚印着油墨字,数据和李大河刚才念得一模一样。
他耳朵没出毛病,没有听错!
李大河舌头也没打结,他也没念错!
人家羊城一年挣的钱……就是那么多!超乎他想象的多!
李长明一阵灰心丧气,“念秋啊,你干嘛要找来这么一篇报道给咱们看?这不是打击咱们的士气吗?”
张念秋没明白长明叔这是咋了,“长明叔,打击什么士气了?”
李长明把报纸放到了桌上,有气无力的点点报纸,“这个羊城这么厉害,咱就是挣一百年也抵不过人家挣一年的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