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落下。
礼部尚书韩潢自太庙内请出《皇明祖训》。
霎那间。
礼乐奏响。
百官朝拜。
韩潢面色肃穆,身姿挺拔,在两名礼部侍郎的陪同下,轻轻展开皇明祖训,朗声念道:
“朕观。”
“自古天朝上邦,建立法制,皆在始皇受命之君,当时法定之,人恪守也,是以恩威加于海内,民用平康…”
“天下初定,万物更新,朕效仿前朝,行科举事,旨在为后世之君挑选栋梁之材。”
“士子不易。”
“十年寒窗。”
“头悬梁。”
“锥刺股。”
“只盼着有朝一日东华门外得唱名,争做好儿郎。”
“学得了文武艺。”
“卖与了帝王家。”
“朕知。”
“科考不易。”
“为鼓励士子进取。”
“朕特赐恩旨。”
“通过县试者为秀才。”
“免除户内两丁差役。”
“可使唤奴婢、杂役。”
“犯案者不可用刑。”
“家境贫寒者可上报当地官府,免除农税三年。”
“举人、进士皆在此列。”
“加。”
“举人可免除名下农税1200亩。”
“进士可免除名下农税2000亩。”
“此为常例。”
“朕后。”
“万世子孙当效仿之。”
“以示皇明对天下士子之优待。”
“…”
听到这。
朱由检挥手叫停,起身,看着地上跪着的满朝文武,冷笑着说道;“人呐,就是不知足,好好想想,太祖爷当年因何起兵?”
“还不是蒙元朝廷昏庸无道,各项苛捐杂税数不胜数,致使百姓活不下去,才群起而反之!”
“贪。”
“贪得无厌。”
“太祖爷心疼读书人,给了你们优待和特权,按理说,你们是不是应该好生报答他,为大明好生当差,给百姓办事,办实事,办好事。”
“可实际上。”
“你们怎么做的?”
“呵。”
“朕可知道。”
“有些三、四品的官,利用手中的权利,私下里兼并了数万乃至于数十万亩良田。”
“朕就纳了闷。”
“这些多出来的免税额度,是哪位先皇给你们的优待,又是谁,给了你们兼并良田、奴役百姓的权利。”
“也许。”
“你们会说。”
“以前的人都是这么干的,你们不过效仿罢了。”
“没错。”
“这其中的隐秘朕多少知道些,有些事确实不怪你们,朝政有弊端,更改便是。”
“以后。”
“都少拿祖制压朕。”
“另外。”
“名下的田产。”
“该免除的额度是太祖爷给你们的恩典,朕不能更改。”
“但是。”
“多余的。”
“不属于你们的。”
“非法圈下的地。”
“要么给朕吐出来。”
“要么老老实实按照农部制定的方案依法缴税。”
“否则。”
“你们不给。”
“朕派人去取。”
“吏部、礼部发通知下去,凡天下士子,该优待的不变,但要是多拿一分,朕要他们的狗头!”
“听清楚了吗?”
李标、韩潢听了这话,眼中闪过一抹异样的神色,犹豫片刻,最后还是答应了下来。
转头。
看向勋贵、武将们,朱由检的脸色缓和了许多, 道:“你们都好好的,少给朕弄些幺蛾子,该训练的不要落下,该给的朕同样不少给你们,不给拿的谁也别伸手,莫要滋事,否则,朕绝不会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