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陈氏的小算盘,还是妇人的盘算,姜老太太通通不知,她这会儿满心思都在豆腐上,绕过忙碌的众人自去拿个面盆,就回到自个屋里。
家里的粮食都放在主屋,主屋除却土炕,最占地方的就是窗户那处屋角穴的一个粮食穴。
里面分门别类放着米,一些小麦,还有几种豆类。
姜老太太从一个满是补丁的破旧麻布袋里舀出三碗豆子,将要扎袋口的时候,咬咬牙又舀一碗出来。
看着舀出四碗豆子转眼变得干瘪的麻布口袋,不由叹口气,若是豆腐能做的出来,家里的豆子就不够。
还是田地太少,家里这么将近一二十口人,也只有六亩水田,八亩旱田,另外还有一些村里分下的种不得庄稼的坡地与荒地。
手中的这些黄豆还是家里人勤快,今夏种在田埂地头上才得的。
罢了,多想也无益,做得出来就寻村里人买些,做不出来现在咋寻思都白瞎,就连盆里的这些豆子也都白搭。
姜老太太把黄豆泡上,往院门处走上两步,就见院墙一侧的柴棚已经大变样。
只见劳力们把母猪之前住过几日的柴棚,重新加固加大,柱子已经打好,就差顶上铺茅草。
另有一人把麦秸秆和泥巴和到一起,这会儿见到姜老太太过来,忙笑着打招呼:“婶子,不知婶子想要盖个多大的灶,灶口要留多大。”
姜老太太想到请叶氏的弟弟叶林做的那批蒸笼,闻言道:“就和我家大锅的灶口一样大就成。”
“那行,我待会儿过去量量,有个尺寸砌的时候心里才有底。”
时间很快走到中午,姜来福赶在午食前拉着满车的猪崽回来了,后面还跟一辆牛车。
干活的几人见到这两牛车的猪崽,羡慕的眼睛都直了,忙七手八脚上前帮着卸车,把猪崽抱到后院猪圈里安置。
后院里。
姜月正在给母猪喂食,暂时没有鲫鱼豆腐汤,姜月另辟蹊径给母猪冲了盆鸡蛋疙瘩汤,又偷偷往里添加系统这次发的奖励,那种绿色无添加饲料。
姜月看着那微褐色饲料心里就不由骂骂咧咧,尼玛,她还以为系统出品的绿色无添加饲料是多么的高级。
结果,就这。
这不就是寻常的麦麸。
取这么个误导人的名字是要干嘛,姜月不死心把另外九包都拆开来看看,结果,拆出四包麦麸,五包玉米麸。
别问她怎么连玉米麸都能分辨出来,那还不是因为系统干活粗糙,里面混着没有完全剥离出去的玉米碎粒。
麦麸也就罢了,这个时代也有,不过更粗糙就是,这些夹杂着玉米碎粒的玉米麸,她用的时候还得二次偷摸收拾。
把里面的玉米碎粒捡出来,不然别人问起可怎么解释。
想到从玉米麸里面捡玉米碎,姜月就不由头大。
正一脸冷气的搅拌着母猪的月子餐,余光就暼到后院过来人,忙加快动作,在来人到之前把搅拌好的猪食倒到猪食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