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老太太安排好干活的妇人,忙去屋里找姜月要的细麻布,恰好上次许太夫人送的细麻布她留下一块靛青色,预备年底的时候给老头子做身长袍穿。
如今姜月要用,就从箱子里拿了出来。
姜月接过细麻布,这一块也太大,不过先放着,留着待会儿压豆腐用。
也怪她没有说清楚,便再让老太太给寻块这么大的,姜月指指锅盖。
听到姜月说和锅盖差不多大小就成,她要拿来过滤豆浆。
姜老太太又忙去箱子里翻找,上次三儿媳做好月娘的两身衣裳后,把余下的布料又送回来,其中就有这么大的余料。
姜月接过姜老太太二次拿来的细麻布,见颜色和面料自己身上穿的别无二致。
就猜测是剪裁剩下的余料。
她也不多话,取过一盆清水开始清洗麻布,又反复漂洗几遍,待漂洗的水也无异色后,方从盆里取出拧干。
拿过一个大粗瓷面盆,自己和陈氏用手撑着悬置其上,让姜老太太拿水瓢把豆浆舀到麻布上。
很快豆浆水顺着麻布的缝隙流淌下来,麻布上多出一层白色的渣状物。
如此几次,待得渣状物影响过滤后,拿手这么一拧,再把豆渣抖到一旁的海碗里。
很快两桶豆浆就过滤完。
姜月看着一旁好奇的姜小蝶,唤她把外锅也烧上,陈氏也没闲着,这会儿灶屋不让帮工进,大锅里蒸馒头,取蒸笼只得她来。
锅里的豆浆很快翻滚起来,撇开上面的浮沫,姜月示意姜小蝶退火。
因为还有半桶豆浆没有熬煮,姜月只得把锅里翻滚的豆浆拿水瓢舀到闲置的木桶里。
继而把另半桶豆浆倒入锅中,让姜小蝶继续烧火。
把调配好的石膏水倾入温度稍微降下的豆浆桶里,拿着水瓢顺时针翻搅几下,使石膏水和豆浆充分融合。
姜月就没再管它,由它慢慢静置凝结。
姜小蝶眼睛都不眨盯着木桶,很快她惊奇道:“呀,豆浆变了。”
只见桶里的豆浆都变成一大朵一大朵絮状。
忙让老太太拿一个藤筐过来,没办法,家里没得压豆腐的工具只得用藤筐凑合。
把那块靛青色的粗麻布放在藤筐里,桶里絮块状的豆花都舀到细麻布上,都倒进去后,再把细麻布收口弄紧。
最后装上满满一瓷盆水,整个压上去。
把这些做好,恰好锅里的豆花也翻腾起来。
姜月计算着石膏水的分量,有了方才的经验,这次点的更加驾轻就熟。
石膏水和豆浆充分融合。
很快,锅里的豆浆开始凝结,待成絮状后,陈氏忙张罗去找箩筐。
被姜月拦下:“这次我们做个别的吃食。”说罢就开始找辣椒和生姜。
姜老太太看到姜月又找她要红糖,也没说什么,痛快的回屋取了一包过来。
姜月手里握着老太太递来的油纸包,不禁莞尔,所以说世上百分之百的不如意,都能用钱解决,钱也解决不了的,只能是钱还不够。
很快调配好一大海碗的红糖姜汁,又调配好一碗的咸口的酸辣醋汁。
姜月心里不由有些遗憾,她从小在北方长大,家乡的豆花也不叫豆花,叫做豆腐脑,买上满满一碗豆腐脑,摊贩会放上腌萝卜碎,一小勺小虾米,淋上一勺酱汁,最后再来勺辣椒油,一口吃下去,满满的幸福感。
觉得这么吃有豆腥味,还有另外一种搭配吃法,油茶豆腐脑。
一半胡辣汤,一半豆腐脑,放上一勺辣椒油,搅一搅,更是不同的美味。
姜月看着手里的酸辣醋汁,聊胜于无吧。
这时锅里的豆浆已经凝固,上面一层浮沫也凝固其上,姜月轻轻撇去浮沫,勺子刚一挨到白色的凝固物,它就轻微的晃了晃。
轻轻把这些浮沫都细心的撇出来,也没舍得扔,倒在一旁的小碗里,留着拌猪食的时候搅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