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蝶的声音再次传来,这次有些遥远,姜月忙让她不要再往里走,这几朵菇子不够一筷子的,姜月就没有动它们。
许是见到第一朵蘑菇开了个好头,寻着声音去汇合姜小蝶的时候,姜月又碰到几处,皆是不同的品种,其中还有色彩艳丽的蘑菇,这种满身都是大写着我是毒蘑菇的菇子,姜月也不敢触摸,只远远的拍几张图片,路上遇见好看的树木,一些中药材,也都刻录下影像,留待回家后编辑上传发帖。
姜月寻着姜小蝶的声音赶过去,就见在距离原本的洗衣珠树挺远的地方,竟还生长几棵挺大的洗衣珠树,许是没什么人发现,地上落满一层的龙眼大小的洗衣珠。
这下好了,地下的就足够她们拾捡,也不用费劲的再从树上采,姐妹俩手脚很快,不一会儿放置地上的背篓里就捡了满满一筐。
“姐,这儿的洗衣珠比那几棵要大的多,我们明儿再过来捡的时候叫上李如意。”姜小蝶很是开心。
“这么多够用许久的了,过一段时间再来吧。”
“那怎么够,过上些日子雪一落,洗衣珠都没埋了,那多可惜,还不如我们捡回去熬成浆液好好存起来。”姜小蝶精打细算不肯浪费一颗洗衣珠。
姜月扒拉下脑海中的记忆,发现她们村的人确实是这样,秋日时节捡上好些洗衣珠熬成浆液,以便冬日和来年春日取用。
背篓装的满满当当,见实在装不下了,姜小蝶终于遗憾收手,姜月有些好笑:“铺子里卖的也有洗衣用的粉膏,不会让你穿脏衣裳的。”
“那怎么一样,铺子里卖的要花银钱,这个可是白得的,白得的东西自然越多越好。”小姑娘振振有词。
说的很对,姜月无法反驳。
两人背着一背篓洗衣珠也不敢走的太快,山路崎岖不平,动作稍大都会晃的背篓里的洗衣珠掉出来。
姜月前面走,姜小蝶轻轻扶着背篓,一路上都能听见她不停说慢点,慢点……
终于到家,院里还是一派忙碌的光景,姜大江又磨几桶豆浆着人送回来,现在点豆腐的活计交给了赵翠英,姜月前几天不在家的时候,她从点废两桶豆浆,到现在已经能平稳发挥,点的豆腐并不比姜月点的差,偶有超常发挥的甚至更加滑嫩。
村里人买豆腐脑和豆花则不限量,压出豆腐却是只供给鹤来酒楼使用。
姜月放下背篓,揉了揉压的酸痛的肩膀,冲姜老太太道:“阿爷呢,打井队还没勘察好地儿打井吗。”
“找好了,本来想打在后院,你不是说要盖个馒头工坊吗,我和你阿爷合计过了,如果真要盖的话,那井就晚上几天再打,到时候直接打在工坊那处,取水用水都便宜。”姜老太太笑眯眯道。
家里的日子过的蒸蒸日上,她现在觉着自己还能再替儿子儿媳们再操上二十年心。
“找你阿爷干啥,你阿爷在后院给母猪还有猪崽喂食呢。”家里的猪崽子们也争气,这才喂养多久,那肥嘟嘟的小身板现在都大上一圈,肉肉的看着十分喜人,家里的老头子一天能去看个八百遍。
姜月正欲说话,院门外传来一阵马儿的嘶鸣,还夹杂着陈氏大嗓门的笑声,转眼间陈氏和姜大河就走进院中,只是两人身后还跟着一个让姜月意想不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