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东海把自个知道的说完,见姜月没啥事儿,就又噔噔噔爬梯子到房顶继续铺瓦片。
姜月把对奇葩亲戚的好奇略略放下,转而开始打量豆腐坊,想着各个房间如何使用。
因这几间房在建造之初就是做工坊使用,所以窗棂比一般的家用窗棂要大的多,这就充分保证了屋里的光线充足。
窗棂这个事姜月没有和谢东海提,但谢东海还是想到留的大大的,可见其细心之处。
在心里大致划分每个房间的使用之后,姜月就溜溜达达到了馒头工坊。
馒头工坊是五间青砖瓦房的小院,因做工坊使用,五间屋子就只垒一道隔断墙用来承重。
姜月数了数,左边的三间屋子沿着墙的走势,一共垒了十六个灶台,这些灶台三三两两的垒在一起,倒也不觉拥挤。
灶台的一头顶着墙,靠墙那部分又砌了烟道,垒在一起的灶台共用一个烟道,嗯,烟道足够排烟使用,只要不是大风天气,烟就能充分散开,屋里也就不呛眼。
姜月同垒灶台的几个工人打过招呼,又瞄一眼另外两间房,这两间房屋用来和面,发面,放置面盆的操作台已经垒好,剁馒头,揉面的案板俱都摆放齐整。
灶台看样子今儿下午就能完成,两处屋里再打扫一番,确实如谢东海所说,只需挑个黄道吉日就能把做馒头的家伙事搬来,开锅烧火。
土坯砌成的院子里还有些建筑废料,水井也用砖石围高,旁边放了个小桶,姜月提了桶水上来,井水清澈,摸着沁凉,水质应当不错。
回到家,车马行的三辆牛车已经走了,老太太正带着赵翠英归置东西,至于陈氏,她一回来就投身到馒头的制作上。
这会儿正在院中张罗收取晾凉的馒头。
“二婶还怪能干,坐了这么久的船也不说歇歇。”姜月在一堆包裹中找自个买的各色种子,随口说道。
老太太正在清点糕点糖果,闻言瞥一眼院中大嗓门说笑的陈氏,见她正同帮工们显摆府城的见闻。
“都是二三层高的房屋,我们还去了寺庙。”
“嗯嗯,寺庙也壮观,庙里还有个得道高僧,给人批命改命就要上千两银,听的我都想出家念经啦。”
“我娘和星娘还坐了滑竿上山下山,一个人单趟就要四十文,这不包抬下来的价格,两人一趟上下山足花了一百六十文。”
陈氏声音高亢,语调夸张,这一百六十文被她渲染的仿佛有一千六百文一样。
一旁干活的帮工们闻言无不倒抽冷气!
一百六十文呐!
这么多铜板两手都握不住,只为着有人抬着上山,这也太浪费了。
众人听的都眼露羡慕的看向堂屋里规整东西的老太太。
“……”姜老太太!
她敢说明儿全村都能知道她败活一百多文银钱,只为着请人抬她上山。
“老二家的,你也不用眼气人家抬滑竿的挣的这辛苦钱,来年东岳庙庙会,老子也打根滑竿,你和你男人也去抬人上山,挣多挣少老子一分不要,都给你们攒私房!”老太太一把把手中的糕点放下,扶着门框冲外喊道。
姜老太太看着院中手虽在干活,眼中满是八卦的妇人就气不打一处来,这个二儿媳只管叭叭叭,也不想她会在这群娘们的嘴中传成什么样。
想到这老太太就又瞪陈氏一眼。
陈氏倒是双眼晶亮,见老太太看过来,又不自禁往前走两步,目露期盼:“娘说的可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