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不动就泡着吃,烧上一锅稀饭,将要出锅时把麻花略折一折丢进去,吃起来也香的很。”姜月说着麻花的另外吃法。
王婶见两人拿上麻布口袋就要走,忙扯住姜月的衣袖,让老头子盛两碗浮子茶端上来。
漂浮着米酒的水汤里,一个剥开的粽子卧在下面,空气中浮动着米酒特有的香甜,这一瞬间,姜月也觉有些口渴。
拿着粗瓷勺舀着热烫的米酒煮出的浮子茶,心里不由感叹,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大多数人都讲究个有来有往。
喝过浮子茶,又吃过一个甜糯的红枣粽,姜月有些饿的肚腹才觉好些。
“王阿奶,您家的米酒做的可真好。”放下勺子,姜月见这会儿茶铺正忙,也不占着座位,忙起身告辞。
“喜欢吃的话明儿把家里的坛子带过来一个,阿奶给你舀几勺,煮稀饭米汤放上一些,也能改改水气。”
“成,阿奶,您忙着,我们这便走了。”
……………
凌河镇的镇会过得很快,五天仿佛一晃就过去了,到了第五天镇上的人已经明显减少。
连往日摆摊的小贩也少了许多。
“他们呐!都去长沣镇提前占位置去了。”王婶解释道:“我闺女女婿今儿也去了,占个好位置,生意才会好。”
这个姜月倒是很赞成。
可叹她们家今年头一遭做生意,并不知这里面的道道,这会儿抽个人去长沣镇,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位置。
这日晚间回去,吃饭时候姜月提起此事。
“没事,我今儿去程家的粮油铺买面粉,程老板说他家门口的地儿特意留着给咱们用呐!”姜大江见闺女发愁没地儿摆摊,忙道。
“他怎知我们在摆摊。”姜月奇道。
“程老板说他赶会时见你卖吃食来着,原想上前与你打招呼,但他身边一群大老爷们,觉得不便,就走开了。”
姜月也不一定要知道这些细节,原就是随口一说。
长沣镇的镇会,和凌河镇最后一会的日子只差一天。
也就是后天就是长沣镇的头会。
头会第一天人流量是最多的,也是最挣钱的一日,明儿须的多做些才是。
整个二月乃至三月留在赶镇会和庙会中过去。
时间一天天划过,后院猪圈的猪还有月把就能生产,最近这几日不管是村里人还是工坊上工的工人。
有事没事都要提两嘴小猪仔,再跑到老太太或者姜月面前刷刷存在感,生怕自家到时买不到。
最后还算姜月保证凡是姜家寨中人,每家必能得一只,众人方才安心。
“月娘,你后院育的那许多苗儿已经长好大了,你看看啥时候能挑苗种。”赵翠英见闺女又钻进果林子里,忙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