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说出真相,你应该清楚这对张绣儿而言,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张绣儿一个人的疑惑,贺停云同样百思不得其解。
他涉足官场多年,经手案件无数,最是明白“法理外亦有人情”这个道理,黑白之间本就有难辨善恶的灰色地带,法律条文的设定,也留有宽泛的解读余地,从轻发落或睁只眼闭只眼,更是常事。
更别提,张绣儿母女算得上对顾北柠有恩,她没有一定要说出真相的必要。
顾北柠看向他的眼睛,反问道:“贺少卿,请问该如何区分罪有应得和情有可原?”
贺停云挑挑眉,不解道:“为什么这么问?”
“张莽纵然没有失手杀人,但品行恶劣,所以即便因此被冤判以死刑,也罪有应得;张绣儿母女饱受凌虐,即便今日是她们失手杀死了张莽,但也情有可原,对吗?”
贺停云点点头,这是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的想法。
“那斗殴算恶吗?偷窃算恶吗?口出恶言算恶吗?袖手旁观算恶吗?我们要如何区分善恶的界限?杀人者要受到何种程度的痛苦才算情有可原?死者又要犯下何种程度的恶才算是罪有应得?”
贺停云被问住了,他愣愣地看着顾北柠,她身上有一种强烈的矛盾感,不谙世事的天真和过于成熟的沉静杂糅在一起,使得她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在人情社会中,所有人习以为常的,是贺停云先前所秉持的观念,甚至是方文卓所秉持的观念:世俗礼法要重于法律条例。
他们习惯性地将个人情感掺杂进司法的实践中,这在他们看来,这是对律法的补充和修缮,因为世事无绝对,并非非黑即白,适当地让步和妥协,才能让最终的判决更加公正,才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但顾北柠不这样想,她有另外一套完整的逻辑,更加冰冷,更加不留情面。
她用非黑即白的世界观审视着每一桩案子,不徇私情,不顾及真相以外的事实,唯一能左右她判断的,是尸体呈现出的绝对真实。
“可是,你不会觉得张绣儿的案子太可惜了吗?这对她并不公平,不是吗?”
“贺少卿,你太天真了,世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公平,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可能追求最大的公平。”
而律法,是唯一的实现方式。
千万人断案,就会出现千万个标准,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本就难以解读和定义,只有统一的律法,只有铁面无私的司法实践,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大部分人的利益。
贺停云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竟会被一个十六岁的小姑娘嘲笑天真,顾北柠对他造成的心理冲击太甚,原本的观点信念,在她一字一句的辩驳中,寸寸坍塌碎裂。
“这些,是谁教给你的?”
顾北柠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一如那晚“他问她该如何区分生前伤和死后伤时”的反应:“为什么一定要别人教?你不能自己独立思考吗?”
贺停云再一次被反问得哑口无言,他与顾北柠认识不过短短一日,却已经在心中数度推翻了对她的认知和定义。
明明是一个备受奚落和排挤的孤女,无人教导,不通人情世故,令人觉得可怜可叹,却又偏偏在某些事情上展现出超越这个年纪的从容和智慧,甚至偶尔牙尖嘴利,显出几分难缠的狡黠。
从某种意义上讲,她确实像一个“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