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停云听到这儿,无奈地叹了口气:“这便是让我觉得最可惜的地方,他本来会成为一名好官。”
寒窗苦读二十载的书生,谁没有护佑万民、光复社稷的远大志向?只可惜,志向不能当饭吃。
官场的庸蠹,蚕食掉了杨斌的圣人心志,吞掉了他的良心,敲碎了他的风骨。
“杨斌是官场风气的受害者,像杨斌这样的官员,不计其数,现在有,将来也会有。”
“官逼民反,官场的潜规则也会将好官逼成贪官,这不是杨斌一个人的问题,是制度的问题。”
申远弗这番话,令贺停云联想到了尚在荆州之时,他对税收制度的论断。
他清楚,申远弗做事,向来高屋建瓴、釜底抽薪,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的蠢事,他不屑于去做。
申远弗一旦出手,便意味着要从根上彻底解决问题。
今日这两封奏章,不仅仅是为了税关改革,眼下看来,这同样关联着肃清吏治这一根本大事。
只是申远弗一无官职、二无爵位,不担虚衔、不领薪俸,他为何要做这些事?难道就凭借一颗“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拳拳爱国之心吗?
他突然联想到白玉京和六殿下澹台衍之间不清不楚的关系,当初运抵荆州的赈灾粮,是清河崔氏的手笔。
若这位料事如神、明谋善断的别鹤先生,同样是那位被幽禁金陵的六殿下的人,那这燕京朝局,怕是要被改写了。
申远弗看着贺停云的眼睛,说出了他今日最重要的请求:“我希望由你,去说服杨斌。”
说服杨斌什么?
自然是说服他当庭揭发、主动供述。
只有由他亲口说出那个惊天的数字,由他亲口说出那份长长的受贿名单,才足以震慑住朝臣,才足以打得他们猝不及防、毫无还手余地。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杨斌的供述足够惊人,才能为贺停云后续的奏章铺垫好前奏。
第一封当地驻军接管的谏言,势必会激起众怒,第二封退而求其次,以中央的名义接管,便显得顺理成章了很多。
如此一来,既造成了贺夔是临危受命、而非事先谋划的假象,又留有足够的缓冲地带,让朝臣们接受这一改革措施。
不得不说,申远弗的谋划,真真是事无巨细。
他总能在无数种解决方案中挑中最切合实际的一条,并将其优化完善至“一箭双雕”、甚至“一箭三雕”的完美效果。
当然,这个法子是由顾北柠提供雏形、澹台衍和裴夙先生细化之后的结果,之是贺停云此刻,只能单纯地认为这是申远弗一人的智慧结晶。
“好法子,但唯一的问题在于,您如何确保杨斌愿意配合我们?他一旦当庭揭发,势必会落入众叛亲离的万劫不复之地。”
“哪怕我动用靖安侯府手中的全部力量,也很难保他万全,仕途尽毁、性命堪忧,这样高的代价,您确定他会愿意帮我们?”
“我不确定,”申远弗缓缓地摇了摇头,罕见地流露出几分悲伤凝重的神色,“我只是在赌,赌一位寒窗苦读二十载的士子的良心。”
“赌他会为了避免后来人重复他的悲剧,而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赌他良心尚存,不堕文人心志。”
赌这个王朝,尚有可挽回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