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祀礼笑着退回到了角落,深藏功与名。
三言两语间,不仅给澹台境上了眼药,顺便将澹台衍的人推到了户部尚书的位子上,虽是暂理,但只要这期间不出大错,那么大家就要改口称金铮鸣为金尚书了。
金铮鸣任户部尚书只能算是短利,对澹台境的中伤,才是真正的杀人于无形。
澹台境既获准入朝理政,那么举荐官员便是他的正当权利,昭仁帝今日之所以如此大动肝火,其实仍然是基于澹台衍遇刺一事。
他清楚此事必然是澹台境所为,因为只有他有必要、且有能力布置如此大的杀招。
而在澹台衍的引导下,昭仁帝已经将这次刺杀行动,当作了对他君王威严的挑衅和亵渎,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正当的举动,都会遭到恶意的解读。
就拿澹台境没有举荐金铮鸣一事来说,若放在平时,一位皇子不愿举荐一位官员,这再正常不过。
可能是不认可他的能力,也可能是看不惯的他的为人处事,更有甚者可能只是不喜欢他的长相,毕竟日日于朝堂之上朝夕与共,选个自己顺眼的总是好的。
但今时今日,盛怒下的昭仁帝,便将澹台境这一再正常不过的举动,理解为了他对澹台衍的忌惮。
因为金铮鸣在入荆州之前,是在金陵办的差事。
金陵,是澹台衍的地盘。
无论澹台境是不是真的因此没有举荐金铮鸣,反正落到昭仁帝眼中,他便是如此解读的。
但同样因为澹台衍将自己与昭仁帝深度捆绑,以致于任何针对澹台衍的攻击,都会先行落到昭仁帝身上。
所以,他才会对澹台境心生厌恶。
澹台境在写当初那封奏章时,不见得已经料到了后续的种种,但孟祀礼在看到那封奏章的当下,便意识到这里有可乘之机。
若论对昭仁帝脾气性情的了解,孟祀礼才是当之无愧的魁首。
……
刺杀行动失败,户部尚书如此大的肥缺又被金铮鸣捡了去,澹台境这段时间处处不顺,脾气愈发阴晴不定。
一时间,三皇子一党人人自危,生怕哪天触了这位爷的霉头,那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许是为了安抚澹台境的脾气,有官员提了个“馊主意”——将两淮盐运使的官位从潘屹安手中抢过来。
若拿户部与盐运相比,那真真是小巫见大巫。
户部尚书替皇帝管钱袋子,经手的银钱终归是有限的,且处处都有眼睛盯着;但两淮盐运使不同,那就是端着盆子接金子的生意。
十个户部尚书,也抵不过一个两淮盐运使。
从这方面来看,这位官员的进言不无道理。
但之所以说这是个“馊主意”,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这件事一样没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