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远和东祺祺走后,冯超并没有表现出对我有什么抵触,反倒是和我配合的很默契,这大部分都得归功于赵敏在其中斡旋,没有她我还真够呛能和冯超处好。
不过从业务需求的角度考虑,我还是很认可冯超的个人能力的,他在我来到京城的前面两个月帮了我不少大忙,无形间竟然也成了我在京城这边的左膀右臂。
而邢台过来的那些高层,估计是受过姬总交代的,从一来就当老臣们辅佐太子一样辅佐我,即使我犯错他们也都会保持耐性的和我开会讨论,再加上赵敏这个超强的行政大拿在中间帮我协调,我这个ceo熬过早期的适应阶段后,竟然觉得比在齐鲁创业时还要省心。
随着业务的顺风顺水,太空单车也成了资本市场的宠儿,以至于姬总那边的融资金远超我们之前的预期。
仅仅一两个月的时间,他竟然进行了6轮的融资,累计的融资金额接近15个亿人民币,硬生生用了半年不到的时间把太空单车从一家初创企业打造成了一家估值五六十亿的独角兽公司。
而我当初无意间投给姬总100万占的那2%股份,已经价值一个亿不止,再加上我齐鲁分公司股份折合下来的股份价值,还有我自己名下的实业和互联网公司,我一下竟然也成了坐拥几亿身价的富翁了!
这感觉就跟做梦一样!
果然跟对好大哥,选对了人,往往比你盲目的单打独斗要高效的多!
不过问题也随之来了。
这么大的一块蛋糕,不可能只有太空单车一家可以吃。
早在前几个月的时候,就陆续有些公司秘密研发他们的共享单车项目了,只是碍于研发周期的问题,所以才一直没和我们直面竞争。
随着11月份我们第六笔融资消息传出,整个互联网圈子就再也没有任何的耐心等待了。
几乎是一夜之间,各种五花八门的共享单车品牌挤入了市场,有的是全国性的,有的是地域性的,经营模式几乎和太空单车别无二致,质量上也与我们大差不差,但为了尽快抢夺市场,这些单车公司无所不用其极,一上来就是搞各种活动,基本都是免费骑行的模式。
这就导致才不到一周的时间,太空单车的用户量暴跌了30%,准备新开拓的几个城市甚至被人抢了先,导致新车投放后根本没几个人再选择成本更高的太空单车。
而其中最凶的是一家叫小蓝单车的公司,他虽然进场不算早,但进入市场后很快就以超低的押金和0元骑车的活动异军突起,且库存单车的数量之充足、投放覆盖面之广、单车质量之高都远比之前那些杂牌军抗打的多。
所以,小蓝单车一经出现,便在短短一周多的时间内干成了行业第二,甚至看趋势,超过太空单车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这下,不单是我们急了,我们背后的投资人更着急。
投资人给姬总各种施压,希望姬总能尽快扩张,保证自己的龙头地位不会被取代,有几个投资人又四处的游说,帮太空单车这边拉来了第七笔投资款。
但这些投资款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用来投入生产的,大部分都是投入了运营补贴和各种各种的后期成本。
毕竟大家都在免费了,就你太空单车付费,那指定是不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