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阮棠和徐招娣天天待在打麦场,跟一群满脸笑意的村民不停打着麦子。
十天后,麦场周围放着的大片麦捆终于全部打完了。
大家又开始处理麦子里的麦壳和灰尘。
妇女们用大大的簸箕(竹编的、开口)装满麦子,一下一下用力簸着麦子。
壮实的男村民们则用铁锹不停的将麦子迎风扬起,风一吹,麦子落在了一处,麦壳和灰尘被风吹到另一处。
阮棠跟徐招娣两人,既兴奋又惊奇的看了一会儿李兰花用簸箕簸麦子之后,就愉快的决定她们要跟着李兰花学习怎么扬簸箕、怎么簸麦子。
将簸箕装满,一上一下颠着,看着挺容易,但两个姑娘还是失败了好几次之后,才终于学会了怎么用簸箕清理麦子。
只是没多久,两人就觉得用簸箕太慢了,还有点儿浪费了她俩的大力气。
于是,两人又放下簸箕,找了两把铁锹,跟着一群壮实的男村民扬麦子去了。
为什么是壮实的男村民呢?因为扬麦子的活,不但得力气大,还要懂得怎么辨识风向。
所以,力气没男人们大的妇女们,不是用簸箕簸麦子去了,就是拿着扫帚扫被扬出去的麦子了。
就她俩觉得自己力气大、使不完,跑去扬麦子了!
…………
处理干净麦子,村长又安排了几个身体壮实的妇女,在麦场上负责晒麦子。
这些人不仅要待在麦场边时不时搅动麦子,使麦子全部晒干,还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以免突然下起雨,将麦场上的麦子全部泡了水。
一旦发生那样的事,就不止损失惨重那么简单了。村里只能用后面打下来的春小麦交公粮。
村民们只能自己吃这些被水泡过、发了芽的麦子!
这还是好的!
遇上收成不好的时候,交了公粮后,村民们甚至都没什么可以分的……
而且交公粮的时候,粮站对麦子的干湿程度也是有要求的,不但要把麦子晒干,而且品相还得好。
麦子晒不干,人家质检员抓几粒放嘴里一嚼,给你一句,‘不够干,拉回去重新晒’,大家几天的队就白排了!又得拉回来重新晾晒,既耽误时间,村长和村子还有可能被公社领导点名批评。
所以,对于晒麦子这事儿,村长王永胜那可是相当重视的!
安排好晒麦子的人,村长又安排了十几个壮小伙,将一部分麦秆拉到牛棚,堆成了草垛。这样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用铡刀切成小段,作为牛的饲料。
又安排几个汉子,将剩下的一部分麦秆拉到磨坊粉碎,作为猪饲料。
冬天打不到猪草的时候,就可以用热水烫过后加上点儿麦麸来喂猪。
————
阮棠和徐招娣则继续回到地里,和除沈知秋外的其他知青一起,开始割春小麦。
由于沈知秋肚子大了,长时间弯腰太吃力,还危险。所以姜卫东就找村长说了一下,村长安排她去牛棚跟着四位老爷子一起割草喂牛、喂猪了。
这还是阮棠提醒姜卫东,要是沈知秋跟着小孩子们去割草,万一肚子不舒服,小孩子们就没了主意。
而牛棚里的老人毕竟是大人,让沈知秋和他们一起干活,更放心些。
虽然阮棠没有明说,但是姜卫东知道,阮棠提到牛棚,肯定有她的道理,所以他想都没想就接纳了阮棠的建议,然后跑去找了村长。
村长和善,更是什么话都没说,直接就点头答应了。
————
时间一晃,来到了8月中。
这天,村长安排村里的十几个壮小伙,每三人一辆人力车,一人前面拉、两人后面推,跟在王大爷的牛车后面,大半夜就出发去了县城,到粮站外排队交公粮了。
同时,村长还宣布放一天假,所有人休息一天。
然后开始挖土豆,掰苞米……
…………
“棠棠,好了吗?咱们走吧!”徐招娣兴冲冲的跑来敲门
正在空间给自己剪头发的阮棠,听见徐招娣的喊声,赶忙编好辫子从空间跑了出来。
知青们说好今天一起去县城,到邮局取包裹和信,顺便去供销社逛逛,买些需要的东西。
又一连干了一个多月的农活,好不容易休息,怎么都得好好转转。
“来了,招娣姐!”阮棠应了一声,打开门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