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人来人往的,再加上那儿是利州和巴州的交界处,口音本来就有些杂。
几个村民听到说是溪县那边的,就理解地点了点头。
“这么说的话,你俩娃儿还挺惨的,居然跑出那么远,连吃饭的家伙什儿都跑丢了。”有个大婶模样的村民满脸同情地道。
卫一赶紧连连应是。
卫二将手里的银子就再递了递,捂着肚子,央求着道:“大婶,行行好吧。别真看着我兄弟俩,饿、饿死在你们、你们村口吧。”
村民们见这俩兄弟确实没什么可疑了,便盯着银子“抢”起了人来。
这个说:“那去我家吧。我家早上还剩得有粥。”
那个说:“去什么你家?你家光有粥那能顶个啥用?去我家,我家还有窝头。”
另一个说:“光有窝头多拉嗓子啊,走走走,去我家,我给你俩炒咸菜吃。”
那大婶动作最快,直接上前一步,拿过银子,一边往怀里揣,一边就道:“去我家。我家有粥有窝头,我也给你俩炒咸菜。还有咸鸭蛋,大婶子再给你俩煮几个,那才香。”
几个村民:“……花婶子,你这不厚道啊,居然还舍得你那几个鸭蛋了啊?”
“花婶子,也分我们一些啊,别光吃独食儿啊。”
“去去去,”
花婶子笑着回怼,一边招呼俩年轻人跟着,一边冲村民们摆手。
“就你们那抠门的样儿还好意思分?再说了,外人进村就我花婶子敢收,你们还当自己真敢收啊?赶紧下地干活去吧。”
村民们听到这话,想想自己等人要让外人进村,的确是得村长点头,而花婶子就是村长的妹妹,自是不用这么麻烦。遂也就都闭了嘴,扛上家伙什儿下地去了。
花婶子则热情地领着两个年轻人进了村、进了自家的院子。
两个年轻人也很自觉,一路道着谢,进了院子就坐在院子里的木桌旁边,没有进屋,也没有乱看。
见花婶子进了灶房,他俩还想上前帮忙,就被花婶子给撵了出来。
“你俩是汉子,哪有进灶房的理儿?没事没事,到了花婶子的家,就跟自己家一样。
你们先坐着,喝口水,桌上有早上才凉的茶,喝了先缓缓。
花婶子给你俩把粥热热、还有窝头,那个也得热了再吃。
再给你俩炒点儿咸菜,花婶子告诉你俩:花婶子腌的咸菜可好吃,十里八乡的都知道这事儿。
平时腌的呀,花婶子遇到赶集还会端些去卖呢,不一会儿就能卖完了……”
叭啦叭啦地、隔着个灶间,不断地传入外面俩年轻人的耳朵里。
卫一和卫二对视一眼。
齐齐心道:果然还是画姑娘聪明。
昨晚,画姑娘就叮嘱他俩:想跟人打听事儿,就得找那种看着很热情、废话一箩筐的人。
别找老实憨厚的。老实憨厚的人虽然不容易说假话,但更容易三棍子打不出个闷屁来。
若是真要隐瞒个什么,从老实人的嘴里绝对很难打听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