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所谓的私盐,并不完全是指个人开凿、加工或制作出来的盐。
而大部分就是私售的盐。
盐商要卖盐,就得拿到盐运使出具的官凭。
这些官方的盐凭,就是税证。拿走多少盐凭,到时候就得交给官府多少盐税。
盐凭开多了,盐商就赚得少了。开得少了,朝廷那边就说不过去了。
盐商每年贩卖的盐,近乎有五成不会开具这个盐凭。
这五成,一般就在盐商控制的地盘上售卖的。
而要运去外地的盐,就得开具盐凭。
想要从中再扣出三、四成来,山匪或者水匪就该出动了。
也就是说:拿着盐凭,盐却出了事。
这样既能多得盐凭,还能少交了盐税。
至于私盐,是要由当地官府去查的。虽然这是死罪,但是,谁又真的会去查呢?
缺银子了才会去查一下吧?
第一个吃得最饱的就是盐运使。
朝廷若是派人下来查,不消一日,就能被喂成巨肥的猪。
国朝之内,能出产盐的盐地并不少,包括蜀地最有名的盐都,那儿出产的盐、不但精细、还更好吃。
而盐的价格,却一直居高不下。
每年也不知道有多少、铤而走险的、贩卖私盐的百姓、被砍了脑袋。
官府对这个、倒是管控得非常严厉。
画棠收回思绪,想着要去的忘尘庵。
她安排走这一趟,不为别的,就是想先探探那六个、被家里给送到那庵里的、姑娘们的口风。
自己想要送她们走,就先得试试她们自己愿不愿意。
做这种事,画棠还是觉得:以女子之身去见她们比较好。
忘尘庵。居于一片群山中的一座次峰的半山腰上。离着主峰那边的忘尘寺,隔着一座山的距离,其中有台阶相通。
彼此不可见,但钟声可闻。
忘尘寺的香火不错,所以一般香火不错的寺庙周围、就一定会有庵堂。
这是方便女香客住宿、或者什么的。
所以连带的,这庵堂的香火也不错。
画棠几人到了山脚、下了马车,拾阶而上。
石阶两边的风景都很不错,有刻意被人修剪、或栽培过。
庵与寺之间的那座山上,还可以看见整片整片的各种果林、或者梅花树林,或者梯田。
不管哪儿的和尚或尼姑、还是道士什么的,都是要种田的。
官府划分给他们的地方都很大,田也全是免税田。香火钱也没有香火税一说。
自然,他们都会想尽办法挣香火钱。富不富的、就看灵不灵了。
忘尘庵显然是有点儿灵的。
大大的朱漆庵门,两边延伸出去的围墙、横长就有近百米。
因为不是初一、也不是十五,庵门紧闭着,并无什么人进出。
卫一上去敲门。
门应声而开。
一个清秀质朴的、年纪大约在十五岁左右的、小尼姑,拉开左侧大门上的小门,走出来,双手合什行礼道:“敢问施主拜庵所为何事?”
画棠看了小尼姑一眼。
对方有礼有节、问话也极其合适,想来庵里的情况也不会有多糟糕。
许多的庵堂里,都会苛责被送来的、因各种原因名声有损、来暂避、或永住的小姑娘们。
有钱人家送来的,一般会安排丫环、婆子跟过来伺候着。
这是指:家里看重的、过来暂避的、还会回去的小姑娘们。
这样的小姑娘,庵里就苛责不着。
但家里贫困的、送到庵里不管是暂住的、还是永住的,都别想好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