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文兴最引以为豪的就是他的对人心的揣测,他总是能最快速的在繁杂事务中选择出最优解。程凉说完那一串职务,他立刻就在心里做了分析。
首先,这三十个职务中有一大半是七品县令,主要是在中原道和余临道,估计是这次上次税银事件、余临王事件和这次的贪污事件之后空出来的空儿。
还有三个是比县令低一级的县尉。
为什么这三个县尉会混在其中呢?
显然是因为对于太后来说,这三个县尉跟县令同样重要。
他瞄了眼上面立的牌子,三个县尉都在余临道,一个是最北边扬州附近的方城县、一个是宁州附近的福鼎县,还有一个是最南边靠近海越的金门县。
这三个县的共同点是既靠近海岸,又靠近一座州城,而且据他来长安时收集的情报,这三县的县令都是今年的新科进士,纯纯的太后一系。
特别是方城县的唐新川,据说就是他举报了科举作弊,害得杨询回家休养,休养着休养着就连杨家也一锅端了。
这人必定是太后的心腹,不可能一直只做县令。
谭文兴很快便有了决定,第一个写好了纸条,合拢交给有福。
一炷香很快便过去了。
程凉让有福把纸条收上去,当着众人的面宣布他们的选择,并让人在牌子上画横线。
不出谭文兴所料,中原道和关中道县令的位置竞争是最激烈的,接着是余临道和楚北道的县令,再然后是楚南道和关外道的位置,最后才是那三个县尉。
应该说只有他一个人选择了县尉的职务。
“请谭大人到偏殿做题,因为没有人与您竞争方城县县尉之职,您只需要做完题目,交由太后审阅,如果合格,便可以上任。”
谭文兴跟着有福走到了旁边房间,桌上又是笔墨纸砚和一张卷子。
他这次没那么紧张了,走过去坐下,先看了一遍,第一页写的是方城县的位置和基本情况,第二页写的是县令唐新川的履历和基本性格,题目是策论,让他写上任之后的打算。
县尉只是副职,负责守备防务,具体的事务只有利用冬日农闲整备民兵和巡视周边村镇,若有海贼或山贼的踪迹便立刻向扬州州城报告。
谭文兴很快就写完了,检查了两遍,交给有福。
有福拿给程凉,程凉看完,向着谭文兴招了招手。
“你叫谭文兴,关中人,有举人功名,在汴州下面做了二十一年书吏,对吗?”
“回太后,是的。”
“为什么不接着科举了?”
谭文兴苦笑道:“家中贫寒,入不敷出。小民做书吏尚能有些银钱带回家,继续科举怕是苦了爹娘妻儿。”
“那也不至于一直做书吏啊,你有举人功名,按例是可以继续升迁的。”
“可以是可以,但每三年就有三百位进士,他们尚不能全部补上实缺,小民只是个举子,就更没那个机会了。”
“像你这样的人多吗?”
“按我大秦之法,每年各道皆要举行州试,三百六十个州,每州出五位举人,也是一千八百名,十年便是一万八千名,圣祖立国已经一百多载,天下举人十万该是有的。小民不知这个数目算得上多,还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