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们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叫做三流的商人挣差价,二流的商人挣增值,一流的商人无中生有。”沈宽得意洋洋的说起来,虽然她从来没有实操过,但经济这一块可是跪在政治课本里的啊!
不光是许奥,就连沈潜都认真起来,虽然十几年没怎么见面,但他们姐弟关系还是不错的,可从没发现姐姐还有什么经商的天赋。
“挣差价我明白,后面两个什么意思?”申发财一脸懵逼。
沈宽敲了敲桌子:“一斤铁开采出来十文,卖到州城三十文,卖到长安五十文;一斤铁打造成农具,在州城卖五百三十文,在长安卖五百五十文。它的价值是不是就变高了?”
许奥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意思。可是沈公子,将铁变成农具,那是工匠的事儿,可不是我们商人的事。”
“没错,但这两者为什么不能结合起来呢?”沈宽双手往中间一推,“即便是最小的县城,都有打农具的师傅。他们干一个活也就挣十几文钱,很长时间才有一个活儿,所以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种地或者闲着,但天底下用农具的人却很多。
你想象一下,假设价钱相同,你是愿意走半天找到个铁匠师傅,等一整天请他打个锄头,再自己带着锄头去找木匠师傅装杆,还是愿意像买笔墨一样,直接走到一家店铺里,挑一把已经打造好的锄头回家?”
许奥愣了一下,他感觉那道闪电又回来了。
沈宽继续道:“你再想想,假设你是个铁匠,你愿意每年打十二把农具,挣一百二十文;还是愿意一个月打二十把农具挣两百文?”
“当然是后者啊……”许奥一拳砸在手心,“农闲时干三个月,可以打出六十把农具,要是有一百个这样的铁匠,我们将能有六千把农具……所有余临人都会在我们这里买农具……可是如果卖不掉怎么办?”
“没错,虽然农具是必需品,但它坏得慢。那我们再说说其他的,比如就说粮食吧。米,可以酿酒是吧。现在各个县城州城的酒铺都是自己酿酒,良莠不齐。如果你每年能酿出十万坛酒来。你觉得会怎样?”
“会有很多人来找我买酒。”许奥的眉头拧到了一起,“可是我不可能每年酿出十万坛酒啊!”
“这就是问题啊!”沈宽语重心长,“增加商品的价值,提高效率,就能抢占更多的市场,获得更大的利润。除非你们像沈家一样,拥有原材料的产地,否则就要像沈潜这样,能够拿到特殊的只有你们拥有的货物。
只做这些大家都能买卖的东西,那比拼的就不是你们经商的能力,而是你们讨好人的能力。谁认识的世家、豪族、大户多,谁买卖就好做,但是每年的利润里面总得拿出一部分来上下左右打点吧。
遇到那些有权有势的想要分一杯羹,诸公也不敢说不行,只能乖乖分出利润递上去。你们现在不但担心太后不收回成命,还担心朝廷要是真的把那些世家全部都铲除了,你们该怎么办,对吧?”
沈宽说到这儿,就想起了自己曾经一篇被导师骂得狗血淋头的论文。华国资本主义萌芽一直没发展起来,锅全在朝廷重农抑商的政策上吗?
至少沈宽觉得还有个原因是因为华国太大、财富太多、韭菜长太快,以至于这些商人只需要倒买倒卖就能累积到足够的财富,所以他们根本没有给商品增值和继续开辟第二三产业的动力。
当然,这个理论只有沈宽自己认可。
许奥垂眸沉思,沈潜兴致勃勃,其他那些掌柜大眼瞪小眼,听到云里雾里,却还生气,自古以来经商不就是拼人脉吗?
官员经商就跟弯腰捡钱一样容易,就因为人家不管往哪儿一走,都是坦途。
当官的能经商,经商的却不能去科考当官。
嗨,这就够心酸了,还点出来做什么!
什么一流二流三流商人,都是废话,最一流的商人是陆家那样的,出了个陆倾,他们接下来三代人都一点不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