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恰恰王荣梅一个村妇,她哪里懂那些啊,还自以为是亲家那边粮食不够吃的原因。
七十年代,城里的居民都是国家定额分配粮食,当然是没户口就没得粮食吃。
人家看不上,当然连同秀娟的孩也同样看不上,所以秀娟的老大闺女出生婆婆不给上户口,最后不得不在姥姥家上了农村户口。
表面看起来,秀娟嫁的挺好,是城里的工人,可是人家开始就没按着好心,白白的骗走了自家的闺女啊!
要想让人看得起,就得自己站起来!
王荣梅心里暗暗发誓,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一定要让孩子们站起来!
再说这个三丫头张招娣,聪明伶俐,能说会道,在兄弟姐妹中心眼儿最多,也最会讨人喜欢。
她去年才刚刚订了亲,是本村一个小伙子,在部队上是个营长,前途一片大好。
在那个年代,军人是最吃香,最体面的那类人。
多少人都羡慕嫉妒恨这个三丫头的福气,将来会是个标准的官太太。
可是,王荣梅知道,这个准三女婿虽然是村里公认的好条件,但是过不了几年就会退伍,并且还是个不长命的。
“唉!”黑暗中,王荣梅叹了口气,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的情绪涌上心头。
儿女都是债啊!
老四张安来,小名“六斤”,是家里的长子,是自己和他三个姐姐宠大的,现在已经十七,几乎没让他受过什么苦,也没怎么下过地,前几年求人安排他去学木工,只是为了能让这个儿子有一技之长来傍身。
但这个孩子不争气,天天在师傅那里混,也不好好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
五闺女张爱娣十五了,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想到这儿,王荣梅心中感慨,真是苦了这个孩子啊,为了帮补这个穷家,为了将爹娘因大儿子结婚欠下的债早日还清,攒钱给弟弟娶媳妇,近三十了才结婚,耽误了大好青春,却还不落好,让家里的兄弟们嫌弃。
家里的其他孩子好歹都上过一两年的学,只有她,没有上过一天,小的时候照顾两个弟弟,大了成了家里干活的一把手,她是给这个家贡献最大。
最后却不得不随便找了一个老实本分的人嫁了。
自己对不住这个孩子呀!
六儿子张安立是家里最憨的也是最笨的,较黑的皮肤,十二岁,上学上了几天学不明白,宁可跟着五姐下地干活,打死也不去上学了,一天天也说不了几句话,就知道跟着五姐往地里跑,沉稳的不像个孩子,只有在累了或生气的时候吼几嗓子来反驳,以表达他的不满。
小儿子张爱学今年才五岁,整天在村里上窜下跳的疯玩,天不黑,肚子不饿绝不回家。
说起自己的老伴,王荣梅真是一言难尽。
老伴张集生整整比自己大10岁,是个慢脾气,小时候上过几年私塾,是整个村子里的唯一文化人。
但他为人刻板,不爱说笑,满身的书呆子气,被村里人叫做“傻子”。
建立公社的时候,因老伴能写会算,算盘打的又快有准,成了村里的会计。
会计在队里能挣满分,分配的粮食多一点。孩子小的时候,家里的粮食还够吃,但随着孩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日子过的就越来越艰难。
家里人口多,口粮不够,得算计着吃饭,每天定量,王荣梅吃的最多的就是涮锅水,稠的归孩子们,自己能喝上刷锅水已经算不错了,有时候刷锅水都得归孩子喝。
家里是真穷啊,即便是衣服,也是大的穿了,小的穿,破了补个补丁接着穿,所以衣服一般都是补丁摞补丁。
怎么办?怎么做?才能让自己过得轻松一些,把日子过得好一些?
想起前世自己看过的电视节目,里面有很多讲述现在这个时代的故事,她努力去回想,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自己能借鉴一下。
凭着过去的经验,王荣梅坚信自己能过的比上一世要好的多。
在想不到好办法之前,一定要好好保护好自己,俗话说祸从口出,自己这张嘴巴必须闭紧,该说的不该说的绝对不要瞎突突,万一说漏嘴,自己可就成怪物了。
苟着,一定要苟着,绝对要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