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四个月前,陈信领兵去追匈奴残部。
张温兵分六路,剿灭西凉叛军。
周慎率三万人兵围榆中县,而韩遂、边章分兵驻守葵园峡,反而将周慎军的粮道截断。周慎感到恐慌,便丢弃辎重撤走。
董卓向张温提出领兵接应周慎,张温不许,让董卓率三万人讨伐先零羌。
董卓派遣别部司马刘靖率四千人屯兵于安定郡,然后进军,董卓军在望垣县北被叛军包围,军粮不足,形势危急。
于是便在打算渡河的地方筑起堤堰,假装要捕鱼充饥,然后,在堤堰的掩护之下,悄然撤退。
等到羌人发觉而追击时,董卓早将堤堰决开,河水已深,致使羌人无法过河追赶。
当初张温派出有六路人马,其中四路人马,都以失败告终,陈信的辽东军追赶匈奴残部下落不明,唯独董卓的军队全员而归。
董卓自认为被叛军打败,逃回司隶,没敢返回洛阳,便屯兵于右扶风。
经过几个月的平叛,局势基本稳定,韩遂军也老实了许多,张温也没再进兵,而是守在三辅之地。
董卓不敢上报,孙坚职位太低,陈信又不知下落,现在军中剩下的都是袁氏一系,张温便给朝廷送去战报。
把所有战功揽到自己身上,还把无数脏水泼给陈信。
并说陈信被叛军打的一路往西跑,至今不知下落。
最重要的是张温把自己犯的过失,都栽赃给了陈信。
因此,在刘宏心中立了大功的张温被提拔成了当朝太尉,陈信便成了败军之将。
在朝中袁逢等人借题发挥,谏言重罚陈信,而张让等人极力袒护。
两方争执不休,显然刘宏通过战报,看到陈信的“所作所为”,也大为震怒。
便下令若陈信返回后,押回来审问。
其实在刘宏心里,也并不是要降罪陈信,毕竟陈信身上还肩负自己的私密任务。
但也要给众朝臣一个交代,就打算把陈信押回来之后,批评教育一番,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再把陈信放了。
宗正刘虞知道袁逢跟陈信之间的过节,现在陈信没回来,还不是你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过袁氏一系太过庞大,就算回来,还真不一定能对抗的了他们。
而且刘虞也不知道刘宏的心思。
便让儿子刘和随时关注陈信的消息,在京兆尹一带等着陈信。
陈信听刘和说了事情的经过,却冷静异常。
这不正是当时荀攸劝诫自己的吗,只是听刘和的意思,现在的结果有点严重啊。
荀攸开口说道:“主公,刘宗正此言有理,陛下现在龙颜大怒,又有袁家煽风点火,若主公返回洛阳,恐会陷入深渊,不如我们先回幽州,暂避风头,等陛下怒气消减,主公再做解释不迟。”
“属下也赞同公达的提议。”贾诩开口附和。
又有刘和在旁不停的转达刘虞的意思。
陈信也就妥协,先回幽州。
但是自己也不能无缘无故的被冤枉,便写了一封书信,让刘和带回洛阳,交给张让。
既然不能经过洛阳,那就只能走河东郡先回并州,从并州再回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