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有人不站在袁逢一边,也仅仅是个别。
众人都看清了这一点,大多数人又开始赞同附和。
刘信一直没有说话,其实根本不屑坐这个盟主之位,一直没表态,只不过想看看各路诸侯的反应罢了。
就算是做了盟主之位又如何?各路诸侯还不是各怀鬼胎,不听招呼的还是不听。
再说了,刘信打心里是希望跟历史上一样,只要将董卓逼往长安就好。
要是自己做了盟主,不出力的话,便起不到什么效果,没有效果,就显得很无能。
若是拼尽全力,相信在自己的指挥下,即使有不配合的,也能把董卓除掉,把刘协救了出来。
但是之后呢?
自己还是要带兵返回燕国,毕竟自己已经是燕王,不可能再重返朝堂为官。
而袁逢呢?在此次讨董中,出兵最多,而且有这么多诸侯恭维袁逢,再加上袁家的能量,都会使得袁逢成为此次会盟的最大赢家。
刘信心如明镜,不会为他人做嫁衣。
“诸位。”刘信打断众人的讨论,说道:“孤发讨贼檄文,汇集各路英豪,意在铲除国贼,还我大汉清明,无意做此盟主。”
刘信言简意赅,表明态度,众人无不惊愕。
原本站在袁逢这边的,觉得刘信不是吃错药了吧,做此联军的盟主,是多有面子的事情,绝对可以让其名声一飞冲天。
不过,刘信还算识时务,要是投票表决,刘信肯定占不到好处,想必刘信是看清楚了这一点,怕会出丑。
其余人,不论是站在刘信这边的糜芳、曹操、孙坚和刘岱,还是保持中立的陶谦和孔融,就连一直怀疑刘信的刘备,都觉得刘信是以大局为重,不希望内讧,无不对刘信暗自佩服。
于是,盟主之位,在刘信主动退出后,花落袁逢。
袁逢喜不自胜,当即在众星拱月下,坐上了盟主宝座。
随后便是一番讲话,无非是感谢大家的信任,希望大家齐心协力,攻破董贼云云。
次日,誓师大会。
没有像历史上那样,互相推让,而是袁逢直接命袁术做誓师演讲。
袁术虽不像历史上臧洪那般,语气慷慨激扬,声情并茂,涕泪交流,但也鼓舞人心、振奋士气。
随后,袁逢做了行军部署。
也不知袁逢是有意安排还是其他原因,安排最远的两路诸侯,孙坚和刘备作为先锋部队,率先挺进虎牢关。
袁术负责押运粮草,倒是跟历史上一致。
其余人依次列队,缓缓靠近虎牢关,而刘信的军队,则安排的较为靠后。
不用想,刘信就知道,袁逢是要打压自己,尽量不让自己出战,以免抢了此次伐董的风头。
刘信也愿落个清闲,不出战更好,反正自己发了檄文,占据大义,现在更是参与了讨董之战,好名声已经博得,其他的事谁愿操心谁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