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显然有些生气,四处环顾了一圈,拿起放在门口的扫帚就朝年轻人打来,“老子平日是怎么教育你的,做人不能忘本,是燕王让咱家过上了好日子,你是不是全忘了!”
“别打了别打了。”年轻人捂着挨了两下的屁股,“父亲,别打了,你老说啥是啥,我这就去银行去换银票。”
......
类似这样的事频繁在燕国百姓家中上演,大汉百姓还是善良者居多,更何况还是在重视教育的燕国。
特别是年纪稍大些的,在大汉生活了几十年了,过的日子即使不能用苦不堪言来表达,那也是饥不果腹。
燕国建国这些年来,百姓有衣穿、有饭吃、有地耕、有工做,比起以前的日子好了太多,也更有盼头。
刘信在很多人心中就是神,无数燕国百姓信任刘信,甚至到了盲目的程度。
当然仅限于幽并平三州,其他的州郡归入燕国时日尚短,百姓还没品尝燕国政令带来的甜头。
其他诸侯纷纷就燕国银行之事,召集文武商议。
有的诸侯认为燕国连年征战,还收留了鲜卑数十万百姓,应该是没钱了,才想出这个办法,将百姓的钱财收归国库,以缓解燃眉之急。
不过这一办法倒是不错,能快速充盈府库,那接下来就可以大肆招兵买马,以应对接下来的战争。
于是再步燕国后尘,开办当地银行。
只有曹操持有怀疑的态度,想先观察一番,再做安排,刘备收到这一消息较晚,还没做出反应。
银行这一家国神器,如果运用得当,管理有序,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
但如果公器私用,滥用无度,等待的只有毁灭。
袁绍便是如此!
自从花费海量财物粮食换回冀州官员及家眷后,袁绍可谓是大出血。
冀州富庶,家底深厚,即便花费了不少,按理来说还不至于让袁绍头疼。
怪就怪在袁绍身体慢慢好转后,之前败于刘信的耻辱感愈发的强烈起来,自己怎么说也是大汉数得上的诸侯之一,袁家四世三公的名头也还在,这份耻辱必须还回来,更何况自己还有两个儿子在刘信手上,于公于私,对燕国的报复必须提上日程。
因此袁绍开始招兵买马、编练精兵,府库的钱财粮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恰好刘信开办银行一事传来,正解袁绍燃眉之急。
冀州府库充盈、豪门士族支持,再加上袁家四世三公的名头,也迅速得到了当地百姓的信任,银行仅在半年内便普及了冀州。
袁绍欣喜至极,果真是有钱好办事,现在冀州带甲兵士已近三十万。
要知道整个冀州的人口无非才六百万,就算是有一部分地盘归属燕国,但靠近黄河的郡县才是人口大县,也就是说袁绍治下有四百万百姓。
招募三十万兵卒,几乎达到了冀州的极限。
袁绍毫不在意,自开办银行后,尽管钱粮消耗迅速,但府库依旧充盈。
最重要的是,只要军队成型,待到秋收之后,便可大军兵进燕国,一雪前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