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明面上还有军部的军情部,同时也在做着类似的任务,无非军情部更多侧重敌人的军事部署,天眼更多侧重敌人的政治动向。
因此,负责监视文武百官的异眼和保护官员及家眷安全的隐风,这两个暗卫组织,刘信是不会放手于他人的。
这是刘信最后的底牌,他不会把国运赌在自己对文武百官的信任上,同时也不能让这些国家栋梁出现半点闪失。
不过,若是有官员做出通敌卖国、为非作歹之事时,异眼会第一时间传回消息,届时若可直接公开,便会交由司法部处置,若不便公开时,负责保护他们安全的隐风,便会化身刺客,对有异心的官员采取极端手段。
这些年荀攸在吏部做出的政绩足以让人信服,最重要的是以前许多燕国官员的考核及提名都是出自他手,在投票选举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荀攸顺利升任内阁次辅一职。
从第一任内阁成员的布局看来,程昱来自兖州,是庶民出身,但他是最早跟随刘信的老人,运筹帷幄,代表着中原一系。
贾诩来自西凉,跟随刘信也早,智计百出,代表当时燕国以外来投的人才。
陈群代表颍川一系,沮授代表河北一系,陈珪代表徐州一系。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刘信的平衡之道,大汉朝堂个个精英,心如明镜。
推举来自颍川的荀攸进入内阁,那陈群自然就退出了内阁。
经过众人的分析及推选,最终燕国第二届、大汉第一届内阁班子终于落定。
首辅程昱,次辅荀攸,成员为沮授、皇甫嵩、刘晔和杨彪。
皇甫嵩自不必说,这些年群雄割据,虽然洛阳一地当时不属于燕国,但却跟燕国同气连枝,皇甫嵩为大汉鞠躬尽瘁,不惜此身的精神深深打动着众人。
刘晔跟随曹操投降刘信,曾经在兖州担任重要官职,一直兢兢业业,对兖州做出突出的贡献,尤其是改进的霹雳车,在这个时代堪称国之利器。
回归大汉后,刘晔并不想跟着曹操出海,因此留在大汉朝堂。
再加上刘晔此人温文尔雅,博览群书,又是汉室宗亲,在刘信的平衡之下,大多数人还是推举了刘晔。
如此一来,既能安了曹操这些降将的心,让世人知道,大汉用人,一向视才而定,也能在内阁中注入新鲜的血液,不再局限于已经固化的燕国思想。
至于杨彪,则是在长安隐忍多年,又配合曹操里应外合打破西凉残部,平定三辅,功不可没。
更何况他之前的地位就不低,是刘协一朝时的太尉,又有爵位在身,最重要的是杨彪本就德高望重,名声显赫,也就顺理成章的进了内阁。
能进入朝堂的文武都不是泛泛之辈,都懂得“简在帝心”这四个字。
即便是燕国的老臣,也要从刘信的平衡出发。
除了内阁之外,各部及各州郡的官员也有很多发生了变动,为的就是让新归附的地方快速融入大汉新朝,达成各地区相对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