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能力来说,朱权相信盛庸是可以守好定兴城的。
兵力方面的问题也不大。
别小看五千百里弓骑,这已经是相当强大的战力了。
再加上新招募的五万新兵。
这虽然是一支新兵部队,但什长以上武官,都是从第二方面军中调过来的系统人才,也拥有相当不错的战斗力。
两者搭配,新兵部队守城,百里弓骑出城寻找机会,这种兵力配置,已经超过绝大多数帝国的边城了。
除非是被二十万以上大军围城,不然都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至于忠诚方面,坦白说,土着人才的忠诚度,肯定是比不上系统人才的。
但就宁王府目前的情况来说,只要朱权不作,也不会出现大问题。
最重要的是,在得到系统送来的百万人口后,朱权已经开始逐步更换军中的低阶武官了。
比如这次定兴城招募的新兵部队,所有什长以上武官,就都是从第二方面军调过来的系统武官。
其他重镇招募的新兵部队,也都是采取这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高阶武官的背叛,其实没有什么用。
因为上上下下,有太多的眼睛盯着他了,稍有异动,就会被发觉了。
在朱权的规划中,未来宁王府的军政两界,他会给土着人才流出一定的位置,以保持土着人才的活力。
但绝大多数位置,肯定是交给系统人才,这既能保证朝局永远在他的掌控之中,又能保证政府和军队的廉洁高效。
而土着人才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该是农业和工商业。
简单来说,就是他们负责创造财富,朱权负责分配财富。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算是另一种形势的耕战体系了。
不过朱权觉得,这种耕战体系,肯定要比大秦帝国的耕战体系,更为优秀!
“张丹峰,你带领五千百里弓骑,组成迁移部队,负责将沿途遇到的百姓村落,全都迁移到奴儿干都司北境去!”朱权继续说道。
身后亲卫中,一个相貌俊朗的年轻亲卫走出来,单膝跪地行礼道:“遵命!”
他就是张丹峰,张士诚的孙子,瓦剌右丞相张宗周的儿子。
张宗周死在瓦剌内乱中,张丹峰为报父仇,投靠到朱权麾下。
朱权着眼未来,决定收下张丹峰,于是让诸葛亮收了张丹峰为徒。
其后诸葛亮又将他举荐给朱权做亲卫。
朱权的亲卫,并不是简单的亲卫。
就像大将的亲卫,同样拥有辅助大将掌控军队的职责。
朱权的亲卫,也相当于一个人才储备库。
这是宁王府麾下的青年才俊们,最好的镀金场所。
诸葛亮愿意将张丹峰举荐给朱权,本是就代表着他对张丹峰的认可。
毕竟上一个他举荐给朱权的亲卫,是姜维。
而朱权在经过考察后,也发现张丹峰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