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没人愿意将手中的权利交出去。
朱权这么做,除了已经彻底投靠朱权的公孙恒外,其他三个一流势力,都颇有微词。
但也仅是颇有微词而已。
此时就体现出先前那场真刀真枪全歼大唐帝国西北行营之战的重要性了。
若非是那一战展示出了宁王府的实力,震慑住了人心,这三个一流势力的反应,绝不会这么简单!
辰时一刻,会盟大典正式开始了。
周礼中,对于诸侯会盟的礼节,是有明确规定的。
总体来说,就是杀生歃血,诅命相誓,以盟约束也。
于是朱权带着诸侯们先凿地为坎,以牛、羊等牺牲杀于坎。
后割牲左耳,盛在盘中,取其血,盛在敦中。
再读盟约告神,会盟诸侯一一饮血。
最后将盟约正本放于牲体上掩埋,副本则由参与盟会者各持归藏。
这西北联盟就算是建成了。
建成联盟后的第一件事,是宣读檄文。
檄文中历数了李世民的十八条大罪状,说他杀兄囚父,罪大恶极,天人共愤,人人得而诛之。
同时还阐述了,西四省诸侯们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发起了这场以讨伐李世民,解民倒悬为目的的正义战争。
历史告诉我们,舆论的高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道德的制高点你不去抢夺,就会落在敌人手中。
为了不进一步壮大敌人的力量,不论是舆论高地,还是道德制高点,都是必须要争取的。
当然,争取是一回事,能不能争取到就是另一回事了。
就朱权来说,并不太看好这篇檄文的攻敌作用。
大唐立国已经超过三十年了。
大体算是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环境稳定。
即便是出现了玄武门之变这种影响极其恶劣的政治事件,也没有太多的影响百姓生活。
而李世民也很快就通过跟大秦帝国的三年之战,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其实底层的老百姓,是不太关心谁当皇帝的。
只要你能保证他们的生活不受影响,不管你是怎么上位的,都会很快得到他们的效忠。
在这种情况下,大唐帝国的人心,其实还是很稳固的。
所以别看朱权轻易就夺取了西四省,那是因为这西四省从来就不在大唐帝国的掌控之中。
真正被大唐帝国掌控的土地,朱权寸步难行!
朱权选择在庆州停下脚步,转攻为守。
不仅是因为他的实力,已经不支持他占领更多的土地,也因为庆州后面的大唐土地,每占领一寸,都要付出先前十倍,百倍的代价!
面对如此稳固的大唐帝国,想要靠一篇檄文就动摇对方的人心,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这篇檄文最大的价值,其实不是动摇大唐帝国的人心,而是稳固西北联盟的人心。
毕竟,当你站在自认为正义的一方时,总会不自觉的多出几分勇气。
因为正义是必胜的嘛!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檄文的作者,却是一个在九州大陆还寂寂无名,但在朱权前世,却已经大名鼎鼎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