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才不信他。
看到其他的人都上去了,苏晚推了推贺延,“上去吧。”
……
从首都到米国,航程十几个小时,为了确保航程的安全,苏晚几乎没有休息过,一直很专注地盯着飞行的数据。
直到飞机安全地降落在纽约的机场时,苏晚才松了一口气。
但是,她的任务并没有就此结束。
世贸组织、以及米国政府,都派了人到机场来,而且,现场还有不少驾着长枪短跑的媒体记者。
米国的不少记者,最擅长的就是通过一些断章取义的手段,来对我国进行丑化和抹黑。
因此,所有的人,都必须拿出最好的状态来,绝不能给他们恶意抹黑的机会。
张宇部长率先走下飞机,举止自信得体地与来接机的代表握手问候。
作为航班机组工作人员,这样的场合,其实是应该等到代表团们都离开之后,完成飞机后续的检查和整理工作之后,才下飞机的。
外面有米国的记者在,所以,即使是觉得他们关注到自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苏晚还是端坐着,精神集中,目不斜视,没有表现出一丝松懈。
然而,苏晚还不知道的是,已经有人主意打到了她的身上。
现场的记者,有不少是希望这次的谈判失败的。
其中,一个叫作埃利斯的时报记者,最为激进,他对着张宇提问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是带着陷阱的,只要一个不留意,就会给他留下把柄。
但张宇能当上商务部的部长,还挑重担全权负责这次的代表团出访事宜,能被如此委以重任的人,就足以说明他的能力。
因此,并不是一个小小的记者,就能让他摔跟头的。
不管是善意的祝福,还是恶意的挖坑,张宇都淡定从容应对,每一个回答都滴水不漏。
几次失败之后,知道在张宇身上找不到突破口,埃利斯就将主意打到了其他人的身上。他的目光转了一圈之后,最后透过飞机舱的窗口,停下了坐在驾驶舱里的苏晚身上。
看准了机会,埃利斯就对张宇说道:
“部长先生,我注意到你们身后的飞机上,有一位女士在驾驶舱里,请问她是什么身份?我想对她进行采访,这个要求你不会拒绝的吧。”
张宇回头看向驾驶舱的方向,因为高度不同的原因,虽然只能看到苏晚的头部,但张宇却知道她一定是坐得端正笔直的。
只是这一眼,张宇就下了决定。
张宇大方地点头,“当然可以。”
随后,他侧头对身后的秘书说:“去请苏晚机长下来,告诉她有米国的友人想要采访她。”
张宇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转换成中文,仍然是用英语说的,为的是让所有人都能听清楚,也是为了让埃利斯想要攻击代表团串通做戏的主意落空。
秘书转身走上登机梯之后,张宇向现场的米国人,介绍着苏晚:
“这位女士叫做苏晚,她是我们国内一位非常优秀的机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