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张莹莹真的能够写出一部鼓励更多女孩子冲破界限的作品,那的确是一件好事。
但不管是创作,还是其他的什么,都与她的工作和生活没有太大的交集,所以,苏晚也并没有特意去关注这件事。
很长时间里,苏晚都没有听到相关的消息。
就在她快要忘记这件事的时候,张莹莹突然出现,激动地邀请她去观看她新排的音乐剧的首场演出。
但遗憾的是,首场演出的那天,苏晚刚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飞行任务。
给苏晚留了几张票,张莹莹就遗憾地走了。
苏晚也没有多在意,看张莹莹拿来的票不少,带了几张分给公司里喜欢看舞台剧的同事们,就专心地准备要执行的任务了。
苏晚这次的任务,是要送一批重要的乘客往返米国。
等她再次回到首都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星期之后的事情了。
去看了剧的同事,跑来感谢她,激动地说:
“剧很好看!第二天我又买票看了一次!你都不知道现在这个剧有多火爆,都快一票难求了!”
“故事讲得太好了!真希望这个剧能一直演下去,这样以后我就能带我女儿去看了!……”
张莹莹应该也是一直关注着苏晚的,知道苏晚回来了,就马上打了电话过来,声音激动到几乎哽咽:
“晚晚,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晚晚,谢谢你……”
苏晚衷心地祝贺她:“莹莹,恭喜你!不用谢我,你应该感谢的是你自己……”
张莹莹又给苏晚送了票过来,苏晚是和贺延一起去看的。
坐在剧场里,苏晚终于知道了同事会那么激动了,也知道为什么这个剧会一票难求了。
这是一个关于一个勇敢的女孩冲破层层阻碍和限制,最终实现梦想的故事。这本是一个很平常的故事。
但编剧和创作团队,却用富有力量的舞蹈和音乐,将女孩冲破阻碍的决心之坚定、过程之艰难、结果的喜悦,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张莹莹说这是以自己的经历为原型的,但苏晚知道,这不仅仅是她自己的故事,也是所有有梦想、努力冲破阻碍实现梦想的所有女孩的故事。
戏剧院的剧,都是上演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封箱停演的。
但这个剧,却是一个例外。因为爆满的上座率和观众强烈的呼吁,它成为了戏剧院的常驻剧目。
媒体对这个剧的报道,也从不间断过。
媒体将剧中女主人公的事迹和华联航的第一位女机长苏晚的人生轨迹作了对比,发现有高度重合和相似的地方。
因此,他们推测这部剧是以苏晚为原型创作的。
但这个推测,并没有得到当事人的正面承认。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