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二十九那天,宫里面传出来旨意,贤贵妃降为了妃位,舒宁公主降为了郡主,魏王的爵位是两年前重新封的,而且他也没踹到恒王妃,所以太昌帝直接避开了魏王。
王妃摇摇头,“恒王就没说什么?”沈云舒笑了下,“他为什么要说?上面都给他找好了背锅的,舒宁郡主,他何苦出面呢?”
王妃抿了一下唇,“也是,皇上对舒宁公主,舒宁郡主再好,也不能越过这些皇子去。”“也要看是哪个皇子,恒王是皇上带过的,有感情的。”沈云舒说道,李聿安住在贤妃宫里那么久,舒宁公主也没叫过一声哥哥啊,太昌帝也没怎么。
王妃看了一下沈云舒,知道她在说谁,“这话也是。”
太昌帝虽然病着,这个年还是过了,太昌帝每一个要出席的场面都出来了,沈云舒远远看着,倒是没看出太昌帝有什么不同。
这个新年每一场礼都很宏大,太昌帝有庆祝打下宣国的意思,能有多大办多大。就是苦了沈云舒这一群不是站着就是跪着行礼的,一天下来,膝盖都僵硬了,晚上还不敢用热水敷一下,怕第二天痛的起不来。
年一过,太昌帝就给自己后宫的妃子升职了,贤妃的妃位还没坐半个月,就又成了贵妃。
沈云舒私底下还夸了一声好本事,儿女全不行,还能重新站起来,不愧是盛宠几十年屹立不倒的贤贵妃啊。
李聿安和睿王过完年就要回豫北那边,去看河道修的怎么样了。
李聿安走之前安排好了几个孩子的课业,也给孩子们选了伴读,一个孩子四个伴读,组建了一个大课堂。
四个孩子还是四个先生,私课是各上各的,大课是一起上,一起学礼仪,学四书五经。也请好了学武的师傅,四个人一起学,各自的伴读也跟着一起学。
伴读第一天来的时候,沈云舒就请了四个小孩子一起吃午膳,淮哥儿也没有不开心的意思,沈云舒怎么安排,他就怎么来。
四个孩子都是淮哥儿差不多大的年纪,基本都是京中侯爵人家和大臣们的子嗣,在家中已经被教导过了,虽然是顽皮的年纪,但是一个比一个乖巧,见了沈云舒也是端端正正地行礼。
沈云舒见着几个小大人一样的小孩,对自己准备的那些逗孩子玩的小点心有些不好意思,不过都准备了,还是拿出来给一群小孩吃了。
小孩子们都食不过三,吃两口就放下来了,又给沈云舒谢恩。
不过淮哥儿终于有了同龄玩伴,沈云舒还是高兴的,连着好几天都和李聿安一起送淮哥儿去上课。那些小孩,有些住的离宁王府很远,每天都要起很早来宁王府读书学习。
沈云舒感慨,难怪古代那么多神童,小小年纪,话都说不利索的年纪,学习强度就赶上她读初中的时候了。
这些小孩子的家里人也都很乐意让孩子过来读书,宁王府能请来的先生都不一般,基本都是退下来的大儒,有些还教过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