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帝道:“大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肖翰笑道:“皇上放心,容臣再想想。”
“多亏有先生,否则朕坐在这皇位上,就如同坐在龙潭虎穴,如芒刺背,寝食难安。”
“皇上,‘天将降大任者,必先苦其心志。’皇上现在经历得越多,越能受益匪浅。”肖翰安慰道。
就在他们思考着该如何收回北营兵权时,一封八百里奏报,火速进京,将京城暗流汹涌潮流,推到了明面上。
岚州稷王谋反了。
稷王乃是永熙帝第四子,能征善战,屡建军功。
永熙年间,朝中党政以齐王和桓两派如日中天,争斗不休。
论实力,其实这位稷王的实力比当初的桓王更胜一筹。
只因为永熙三十年,稷王妃母家被人举报施行巫蛊之祸,虽未直接皇帝本人,但永熙帝最厌巫蛊之术,便也迁怒了稷王。
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永熙帝勃然大怒,狠狠斥责了稷王,还说出了稷王永不可能即位这样的重话,将他匆匆打发去了岚州那个穷乡僻壤,到了年节,也不许他进京。
他最近一次进京,还是永熙帝驾崩,新庆帝主持丧仪,召他回来奔丧。
其余时间,仍然贯彻永熙年间的做法,以至于朝中很多新贵,都很轻视甚至无视这位王爷。
谁知这位冷不丁地反了!
说是冷不丁,但细细想来,倒并不难以理解,因为这位在军中颇有威望,广有人脉。
新庆帝是永熙帝众皇子之首,老皇帝晚年册立的太子,无论是资格还是威望,都是稳压众人一头的。
除了桓王(后改封韩王)怕被清算造反外,别的倒也相安无事。
可新庆帝死了,即位的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晋王,纵使是新庆帝的遗诏钦点,宗室中仍然有大批人不服,在蠢蠢欲动。
稷王这一反,如同燎原的星星之火,立刻就得到了肃王和端王的响应,局势瞬间变得危急起来。
京城中人人自危,生怕朝不保夕。
朝堂上大臣们各抒己见,有的主张议和,将三王如今占据的地方,划给他们作为封地,赐给他们永久拥有,以此平息战火。
但大多是主战的,只是关于主持叛乱的主帅迟迟未能定下。
梅瑞河便让手下的御史上奏,要元明帝派肖翰去平息叛乱。
“肖大人当日对韩王叛乱,奇计百出,运筹帷幄,赵将军当日就说,肖大人当为首功,罗将军至今对肖大人推崇备至。因此派肖大人前去,是再合适不过了。”
“臣也曾听说,肖大人在胡邑任知县时,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荡平了危害当地数十年的匪患,可见肖大人谙熟兵法,文武双全,是此次平叛主帅之不二人选。”
还有人将肖翰在浙江为刘裕昌剿倭出谋划策的事也翻出来了。
众人听了,心里暗自一合计,发现这人还真是个人才!
从前只觉得他年轻,便身居高位让人眼红,不少人觉得肖翰是搭了岳父的东风。
不想人家只是做人低调,实际早已建立了这么多功劳,并非浪费虚名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