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赫所言并不假,边政确为两国皆有利之事,永文帝登基之后,便要边关尽设互市正是边政里至关重要的一环。
如今的杨宸自然还不知晓,今夏之时,能让原本不睦的羌部和廓部皆随南诏犯边抢粮的根源,正是和珅趁着定南卫边军各自为政,无人依靠而操持于自己一人之手。
以数倍之价卖粮给一同遭了大旱的三部,逼得人家没了饭吃,那比起饿死,手里又有刀,自然会起了一些不该有的心思。
和大人自然也不会想到,自己不过替穷山恶水还满是刁民的定南卫想了条生财的法子,六月之时,太后国丧,那萧纲要坑他,放任三部长驱直入打到阳明城下,不仅抢了粮食,还让朝廷派了杨宸就藩,兵部也短暂的把视线从草原放到了因为杨泰而刻意漠视了五年之久的定南卫边军。
更想不到,因为月赫离去之时,瞧见了杨宸让他一个边地大员跪在雪地里回话的场面,误以为杨宸同和珅关系不睦,才不知几分醉意的从南诏扯到了边政,就好像故意提醒杨宸回去之后先别想着怎么报自己侄女的救命之恩,收拾收拾边政,瞧瞧互市的账册,再看看和珅。
听完月赫之言,杨宸倒是也想来,自己就藩之后,总是忙着平乱赈灾,巡边抚民,对边政之事,只是偶然听到简雄提起一句,又不了了之。
月赫自然是无奈的,纳兰瑜口中的能臣百姓口中的五两银子当巡守的和珅也是无奈的。立场不同,南诏既然同大宁修好,相比北地边政之繁杂,定南卫其实也就互市一项有点看头。
住在雨林的三部不会想着要什么高头骏马,也不会像北边各国争着要什么江南道胭脂和丝绸,多雨之地的三部也不差盐,更不缺矿。只差粮食,比起老奸巨猾的和珅,月赫自然是更愿南诏同杨宸这种刚刚就藩根基不稳,又才十八岁的年纪之人做生意。
“月大人这是醉了!”或许是真醉了,又或许是想着给如今还未说上一句的两人一点由头,毕竟一旦离开这花萼楼,长安城里多方掣肘之下,总是显得生分些好。
其实月赫已经很意外,杨宸敢用礼部的帖子只到鸿胪寺里给月依送了药的事。他比月依,自然更懂此举背后会有多少无奈。也自然更懂,此举绝非只是为了报那月依为其负伤的恩情。
而其实月依很清楚,那日明明是杨宸穿过重围救了自己,而似乎所有人都在她比起杨宸显然受伤更重之后默认了杨宸所言救命之恩才是实情。
她没有去点破,更不会戳穿,无论是为了南诏或许会因为此事而多有所获,还是为了担心杨宸若是说谎被拆穿而受什么责罚。
不过熟识才一月的两人,却好像在那一日共经历生死之前,便对彼此有种不知为何的信任,就像月依会在渝州醉酒之后对杨宸坦白心事,而杨宸也会在月依身陷重围之际,穿过围堵,将月依拖上了马去。
“叔父今日下朝之后,不知为何,一直不甚欢愉,好像有心事,又好像心事都放下了,我也没敢多问”
这才是月依从进了长安城后,对杨宸说的第一句真心之言。那日鸿胪寺里的拒见,皆是害怕杨宸为此受困的违心之言。
杨宸起身,举杯走到了窗边,推开,好像是想借着一股寒风吹进,把那一分不知真假的醉气吹散。
“你过来”杨宸挥手,示意月依走到窗边瞧瞧。
月依比初见之时,已经瞧着要温顺太多,不知道是不是没有穿铠甲而着了大宁女子衣裙的缘故。
“这?”
走到窗边之时,不觉为眼前之景所惊喜,满目之下,皆是夜幕之中,长安满城的灯火阑珊。
“如今这花萼楼是前朝一位皇帝赐宴群臣之时扩建而成,地居高处,取名又是万萼争辉之故,自然别于长安寻常景色”
杨宸就仿佛是给月依介绍自己家一般,全然忘了,几日之前才在鸿胪寺里被拒之门外的旧事。
“能瞧见这一百零八坊灯火的,要么去九门阙楼之上,要么到宫里,除此之外,就这花萼楼和前朝所建的大雁塔可观”
“从前在宫里烦闷时,我也总会跑到没人能看到的高处,望着这万家灯火,一会便会好起来。”
月依闻着在杨宸身边散出的阵阵酒气,立于他的身边,一同望着一百零八坊的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