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宸勒马停在了父子两人还有萧家老小的眼前,有些随意的说起:“萧将军连铠甲都没穿了,也不佩剑,真的安心在山里做个田舍富翁”
“下臣有罪,让贼人兵围阳明城,陷殿下于危难,本是株连九族大罪,朝廷只是夺去了下臣这阳明城指挥使之职,还留了下臣一命,已是圣恩浩荡,让下臣恩感五内,如何还敢做他想”
杨宸知道萧纲这话里有话,无外乎是朝廷让他萧纲卸甲,可不是他萧纲自己卸甲的。为了撇清这卸甲归田之事与自己的干系,杨宸此刻只好宽慰道:“纵是如此,可萧将军也亲率三军,驱敌于外,也算是功过相抵。本王相信朝廷有朝一日会给将军一个公道,今日来此,有事请教将军,也不知萧将军还能纵马否,陪本王踏上这贵山顶处如何?”
“殿下既然吩咐了,下臣自当遵命”
随即让下人给他牵来了马,而杨宸转首对萧玄吩咐道:“你收拾一下,过几日随本王去巡边”
“可小人已经随家父卸甲了”本想借此说林海些不是的萧玄立刻就尝到了苦头,玩起心术,在杨宸这里他可是嫩得太多。
“朝廷是让你爹不做阳明指挥将军了,可有明令让你也卸甲归田?年纪轻轻,大宁养一个少年将军很容易?本王知你心里有气,去边关给本王挣来便是,萧家为你丢掉的脸面,还得靠你自己去捡起来”
此言自然是在点他云都山用步卒围攻数日反而损兵折将的事,胜败是兵家常事,很少有平生从无一败的神将,所以在杨宸这里,败一次算不得什么,何况这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名将都得靠一场仗一场仗的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
若赴理关巡边,关城之外不远便是南诏和羌部的厮杀之地,如此机会,怎么可以错过。
萧玄哑然未敢作答,两眼望着前方山路,一拍马腹之余,还不忘点一下安彬:“一会有要事同萧将军商议,你们相距二十步便可”
“诺!”
贵山北侧,皆是松林,沿山道直上,在与萧玄的相谈中杨宸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月依能够领兵打到阳明城下,是萧玄的有意为之,为的就是让朝廷知道,定南边军经过五年的刻意疏远,战力已经不足以稳固南方。
可有两件事是萧玄预料之外,其一,互市压三夷过甚,致使南诏竟然真的可以伙同藏司、羌部和廓部一同出手;其二,月依神来一笔领军绕开了宁关过后没有去预料中更为轻易的云州和海州,而是选择深入腹内,直扑阳明城;其三,朝廷没有追派饷银,整顿边军,而是让杨宸就藩来稳固军民之心。
当然,从萧玄的几句话里,杨宸也得到了一些不大想听的话,例如和六韬之一的《文韬》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殿下,下臣知殿下少年心性,有建功立业之心,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臣愿殿下暂敛好战之心,当以先整兵备武为要,于民,更始休息;于军,奖功罚过;于边,重整关城;于外,坐山而观之.....”
此时的杨宸不就正是立于山巅,在阳山顶上,一览阳明全城,当然,比起长安,这大宁一角的阳明城可逊色太多。除了那座清晰可见的王府,竟无一处有高门侯府的气派。
“好战之心?萧将军,你这么说本王,不怕本王怪罪?”
“殿下,此言,下臣也同殿下的皇叔说过”
“皇叔如何作答?”
“当时殿下说:做别人手里的刀,哪里有本王去选,但求扫平四海,大宁的边关之外,再无狼烟罢了”
杨宸默然,让大宁的边关之外再无狼烟,不就是如今还孜孜以求的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