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宸自己则带着安彬与去疾还有百余王府侍卫,离开已无立足之地的廓关,赶往距廓关不足百里的海州。
此路上,留个杨宸所见的只是自己封地之内,一片死寂萧条,数里之内未曾见到一户百姓,这位心怀抱负立誓要做大宁除了马上藩王之外,还要做一位贤王的少年如何做想,无从可知。
只知道疲惫的脸色愈发冷峻,两州之地四关之地,他只剩一处云州不曾去过,偌大的定南卫竟然除了阳明城方圆百里,再无一处让杨宸看到了半分此地可行圣人之治的希望。
同样经过一场的比往年来得更早更猛烈大风的海州,如今也是一地狼藉。早早有海州城内各处衙门的主事之人跑来刺史府向那位“不上道”不懂得为官知道根本不是圣人口中狗屁不通的“爱民如子”,而是“发财升大官,做大官发大财” 的刺史大人言明城中各处百姓伤亡,民房坍塌,驿道堵塞的情形。
其他的事还好说,唯独徐知余废了大心力才让海州码头一边苏杭一半边疆的情形略微改观的新码头,以为地处低洼之处,被狂风掀起的海浪冲毁一事,让他最为心痛。官服都未理好,连刺史府内的情形都来不及过问就出了城去。
至海州新港体察民情,亲力亲为让此天灾的横祸,早些随狂风的过境而离去。
徐知余出府,向来是不会明言何时回府,府中比起前任海州刺史任时不足十分之一的仆役差事也都明白这位为民请命的徐大人是真正的父母官,所以对他那些动辄出府数日不归的举动并不稀奇。
不过半年光景,海州的老百姓或多或少的都因为徐知余的这份诚心而动容过,那些冤假的陈年错案,一旦听闻他就会翻出来一处一处重审,海州百姓的口中流传着这位徐大人有一本生死簿。
里面写了要开多少口井,要造多少所桥,要杀多少豪绅恶吏,要平反多少冤假错案,要为海州造多少里的驿道,要为海州引多少道沟渠,要为海州的仓禀府库增收几何,要为海州的百姓存量多少。
那份刺史大人往返奔波的身影,似乎并没有因为衙门里时常空荡荡的主官案椅而让这些百姓看低这位京城里来担据说是第一次做官的徐大人,反倒是对其多了一分百姓最少用在自家主官身上的“信”。
午后,白梦正在府里亲自领着下人一处一处去记下刺史府中破损危害之处时,贴身的婢女小满刚刚买完菜从府外回来。
“小姐,你可曾听老爷说过,咱们海州何时来了一位新的将军不成?”
“不曾啊,怎么了?”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小满说话之余,白梦还不时回头告诉身后那位府里要亲自记笔的管事,此处如何如何破损,到时要如何如何修葺。
“没什么,就是今日瞧见了城里有百余骑军,跟着三位将军在和城中的人一道将路上的乱石残瓦理到一旁”
“三位少年将军?”
“对,奴婢只是远远的忘了一眼,还听大伙说起进城之后,他们就是如此呢,估摸着过一会就会理到咱们刺史府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