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有人问这次的有哪些部队配合独立团的时候,楚云飞看向了李云龙,想看一下李云龙如何跟这些战士们说。
“这次的行动就只有我们独立团一个团的兵力,再加上我们县大队的兄弟!”
“根据情报,鬼子第二旅团现在也不是满编,现在也就只有六千来号人!”
“咱们独立团三千的兄弟,再上县大队两千来个,这么算也就比小鬼子少一千来人!”
“再说了,我们距离虎亭据点比较近,可以过去提前埋伏起来,打鬼子伏击,这可是咱们独立团的拿手绝活了!”
“战斗打响之后,还是咱们的炮兵连先出手,这次不会省炮弹,全力的对小鬼子进行轰炸进行火力覆盖,给鬼子最大的杀伤之后,然后咱们其他的部队在向小鬼子发起进攻!”
“如果太早冲上去和小鬼子展开战斗的话,就是咱们能把这第二旅团的鬼子全部吃掉,那我们独立团就算是不残,这一仗下来也最少会失去一大半的兄弟!”
“我们占据地形优势,火力优势,加上出其不意对小鬼子发起进攻,就算是不能全歼鬼子的第二旅团,也能打个半残!”
楚云飞坐在一旁听着李云龙的战术安排,也大概听懂了一些。
简单的来说就是没有全歼鬼子第二旅团的条件,他们也要创造条件。
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加上他们独立团的地理优势,火力优势去以弱胜强。
天时,就是他们独立团距离虎亭据点比较近,可以先一步到达虎亭据点了解情况,寻找有利于他们的位置。
地利,就是占据虎亭据点的地形优势,伏击敌人。
人和,就是现在李云龙正在做的,动员独立团的基层干部,让他们对这一仗充满信心,相信他们是必胜的。
这下楚云飞也好像明白了,为什么李云龙一个没有进过军校和讲武堂学习过的泥腿子,为何能率领部队屡打胜仗。
他这一次来到独立团能看到八路军一个团打鬼子这种仗,真是不虚此行,这种仗就算是让任何一个国家的队伍来打,都不一定能打赢。
接下来就需要真正到战场上去看了,看他李云龙排兵布阵的细节,临时应变的能力,以及对战争上不同时机的判断。
比如独立团炮兵连的阵地部署,每一门火炮和火力点具体的部署位置,怎么样才能形成火力交叉,发挥出来最大的效果。
还有三个兵部营的兵力部署,一个山头部署多少的兵力,小鬼子进入伏击圈之后怎么样才能防止他们突围出去。
以及要不要留预备队,战术有没有制定应急预案,出现突发情况之后该如何补救等,这些到了战场上之后都是李云龙这个指挥官该做的事情。
楚云飞也知道,八路军的战略战术方面,和他们晋绥军不是一个路数的。
晋绥军以及国军的军官都非常热衷于打阵地战,在战场上喜欢排兵布阵,等全部都准备好了之后才和鬼子展开正面的较量。
然而小鬼子进攻的队伍时候喜欢一字排开,也很少留预备队,往往有一个点被鬼子突破之后阵地就全线动摇,然后就是开始撤退,在撤退过程中很容易被鬼子追击出现伤亡,整个队伍也就彻底的溃败了。
而八路军的战术则是避其锋芒,能打就的话就利用灵活的战术,向小鬼子发起致命的攻击,不能打就果断的撤退,然而能打还一定能打赢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在他们国军的印象中,八路军的队伍大多数是那种游而不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