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芝芝在家里消停的过了个年,夏卓然和周楠两人谈婚论嫁的事情,用不到她这个小妹操心。
说是回部队打报告和大家伙一起搞集体婚礼,家里就不专门办酒席了,女方父母也是两人军区的,对他们这个想法也是支持的。
夏思华和潘文君两口子在这方面挺开放的,和两人商量过后,表示支持孩子的决定。
过了初六,夏卓然和周楠两人就回部队了。
他们两人归队之后,三哥三嫂,还有他姐姐姐夫,也回部队了。
夏青青的假期休完,要正式开始工作,孩子就找了部队家属院的其他一个阿姨,在白天的时候帮忙照看一下。
夏芝芝在家的这段时间,也没太闲着。
出门一年,家里收到了不少朋友寄过来的信件,家人都挺尊重她的,没有拆她的信。都给她放在屋里。
夏芝芝花了一段时间,把需要回复的信都回了一下。
又在扫盲团的据点待了好几天。
一年不见,扫盲团发展的还不错,不光扫盲成果初见成效。
去年组织的南北扫盲团成员互相交流,看成果也还可以,一个地方人口流动越大,大家思想上对新东西的接受程度就越好,这是必然的结果。
没有人是傻子,得知原来别人那个地方是那样子的之后,只要是好的,正向的,总有个别人会心中羡慕,进而模仿。
夏芝芝和几个高层商量了一下,又准备了一些名额,不就是钱么,她有钱。
除此之外,她还根据自己需要,整理了一些书刊和文章,感觉不够全面的地方,甚至自己主动写了几遍发到报社。
这个年代有一点比较好,就是书籍上的内容都是言之有物的,这么说吧,买一本机械书,好好读一读,等改革开放之后,自己开个修理店,修修摩托车什么的都不成问题。
甚至一些两性生理科普,婚前教育夫妻生活指导的书籍,写的都很清晰明朗,比未来几十年都开放。
夏芝芝又额外整理了一些优生优育和相关女性生理知识的内容,以及儿童的基础卫生知识,往报社投了稿子。
这方面,潘文君和邓女士给她提供了不少帮助。
看夏芝芝有这方面的意向,长辈们都挺高兴,估计是想着之后夏芝芝不想往外地跑了之后,可以去妇联工作。
夏芝芝往报社里投了不少该类相关的文章。
当然即便是报纸上白纸黑字刊登的信息内容,很多人都没办法得知。
夏芝芝也并不指望广大穷苦百姓会关心报纸内容,她只是去鼓动扫盲团的青年同志把这些东西往大家伙脑子里硬灌。
毕竟这年头报纸书本的权威性很高,拿着报纸去给人家安利,效果好过空嘴白牙去说。
当然一些四五十来岁思想已经定型的人,基本是很难说动,但是年轻人,不管是哪个时代的年轻人,对于新知识接受程度都挺好的。
这年头家庭孩子都多,但其实并不是每一户人家都想要那么多小孩。
温饱都没解决的年代,就算他们想要传宗接代,家里有两个儿子之后,大部分都有收手的意思了。
可是因为缺少避孕手段,而且这年头娱乐相较来说还是挺匮乏的,大部分人天黑之后连灯都不舍得点,就是上床睡觉,进行夫妻运动。
后面的三胎,四胎,五胎,六胎多数都属于怀上的,没办法,硬着头皮生。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孩子生多了,对整个家庭来说,都是极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