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适合慢慢探讨,但有些事就需要决策者一锤定音。
向暖道:“再看几个地方,大家到时候都写一份意见,回头开会的时候我们再讨论,如果没有更合适的了,就选这里了。”
众人也就没有再说什么了。
连续看了几个地方那个,要不就是太小,要不就是太大,浪费,要么就是地理位置不好交通不便。
于是最后开会一讨论,还是定了那个叫余塘村的地方。
至于那个大湖,以及那个蛤蟆山,到时候也会开发成旅游景点,至于流传下来的传说,自然也会加工一番成为地方文化。
上面确定下来后,郝建民就开始动员老百姓们签合同了。
田地按照相关规定补钱,房子可以选择要钱,去城里买,也可以选择要房子,到时候政府会在这边建造还迁房。
因为这里只有四十多户,所以向暖不想建造那种六层小楼,直接打算建独栋二层小楼,还能分一分地给他们做菜地。这样大家就不用背井离乡,有块菜地种菜。
之所以给一分地,是因为这些村民大部分都是大字不识几个,去了城里生存成本非常高,给一分地种菜,能给村民省下不少钱,他们就还可以在这里生活。
要发展,但也不能让原居民无家可归。
这个消息一出来,余塘村的村民们都高兴坏了。
百分之八十的人都选择了要房子,政府给建房子的机会从古至今可没瞧见过,他们赶上好时候了。
他们的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他们自己也不想离开。
继续留在这里,这里的工厂有些体力活他们可以干,不需要太高的学历,而且他们也不想搬到城里,城里好是好,但是太挤了。
也有家里有孩子在城里上班的人家,就选择要钱,在城里买房子,搬去跟孩子们一起住。
没用一周时间,全村的人都签好了合同。
等地里的农作物全部丰收后,余塘村的拆迁工作就开始了。
与此同时,谭宗平手里项目的地址也定下来了,将火车站附近的那一片城中村给拆了,建服装城。
火车站那边本来就脏乱差,各种违章建筑将道路都挡了起来,治安也是一言难尽。
火车从这里穿过,也给这边的居民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不便。
因为有铁轨横穿这边的几个城中村,所以这些人上下班都要穿过铁轨,每年都有那么一两个不怕死抢道的人被火车给碾压了。
还有火车的轰鸣声,这些噪音白天还好,晚上都累了一天还要伴着轰鸣声入睡,就太折磨人了。
所以得知这边要拆迁,几个城中村的人都高兴坏了。
以前都嫌弃的地方,一下子就变成了香馍馍。
家里有没结婚的儿子,赶紧娶媳妇。
家里已经有媳妇的,赶紧造娃。
家里有快要嫁人的女儿,赶紧暂停婚期。
拆迁分房子也好,分钱也好,都是根据人口来了,大家心里都有小九九,算盘打的溜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