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在坊间,也听到他一些不好的议论。但既然做了副省长,应该传说的不属实,或问题不大吧。
站在国道旁,在听取程江河简要汇报全镇脱贫攻坚情况后,领导们沿着基地向下步行,小路虽然不窄,但起伏不平,像汪飞跃和王大牛以往在平原工作惯了的,走山路自然不利索,边听边看自然也不方便。
袁江林追上程江河,小声道:“江河书记,王书记有恙,走路时你要注意照应一下领导。”
程江河虽赶忙答应,但不知怎么照应领导法。
汪飞跃是个爽直人,对程江河道:“下山走路时,我衬着你的肩膀就行了。”说着,就把他的手架在程江河的肩膀上。
一边走,程江河不停地介绍着,汪飞跃也不停地问着,比如这些林果是什么品种、这里的土壤特性、施哪些肥料、打什么农药、价格行情,等等,问得很详细具体,也很专业。
大家都知道,汪飞跃在省级领导干部中,一直在“三农”战线深耕,称得上是中国“三农”问题专家型领导干部。
到了大湾村猕猴桃基地。站在高处,向山下放眼望去,山上的一条条旱地、山下的一垄垄耕田,全部是长条石和钢丝构建的支架。
猕猴桃树依偎着支架,沿着钢丝网恣意地生长、硕果累累。
望着数千亩的果园,王大牛大声感叹:“好大的果园。”
当汪飞跃听到仅猕猴桃这一项去年就让全镇农民平均增收超过三百元时,素来波澜不兴的他也不禁微微动容。
人均增收三百元,这可不是小数目,在贫困县农民收入还在千元之下徘徊的情况下,一下子增收三百元,也就意味着收入一下子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到四十,这个增幅怕是在全省都是数一数二了。
虽然虎山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数可能比较低。
汪飞跃一直关注“三农”以及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问题。
在他看来,要解决“三农”问题还是要让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得到出路,不管你是发展乡镇企业还是组织劳务输出,不管你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还是提高土地单位道出效益,归根结底还是一条,那就是要充分发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价值。
像虎山镇这样纯山区乡镇,农业人口占全镇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一下子想要通过发展乡镇企业来达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肯定是不现实的想法。
虎山镇是高寒山区乡镇,发展粮食生产条件也不算好,但是眼前这个年轻人通过返租倒包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引进江南农科院合作开发高山茭白,引进外资加工企业对果品的加工,仅此一点就很不简单了。
对这个年轻人娓娓道来的这一系列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让汪飞跃眼前一亮,更是觉得此人无论是发展思路还是行动上都很有一套。
“我记得我在地委书记任上,就提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但是怎么调整大家心中都没数。
要么一拥而上发展大棚蔬菜或者搞什么粮油加工,要么就是一窝蜂地去发展生猪养殖,这样头脑发热一阵风式的运动,给农村经济带来的损失和教训都是惨痛的。
你们虎山镇能够利用当地优势条件,吸引和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来你们这里落户,然后形成加工的优势产业反过来反哺农产业,这种良性循环一旦形成,可以促进产业壮大,而且对周围的资源也可形成吸聚效应,的确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