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历1915年9月21日,经过了长达一个多月的进攻。
终于矮人赤军的兵锋终于抵达了布列斯特要塞郊外的外围。看着这四米厚混凝土砖墙防御,无论是伏龙芝,还是精灵族军官团都对此感到十分无奈。
矮人白军在外围野外败了一落千丈,但是在大型要塞的保护下却依旧变得十分顽强。
从九月中旬一路打到了九月底,五万赤色军依旧对驻守在布列斯特要塞的三千白军感到束手无策。
四米厚的混凝土墙让只有105mm口径火炮的矮人赤军束手无策,而在埃尔温根据长时间的抵近目标观察。
他发现赤色军一靠近碉堡就会受限于敌人所设置的防御设施作出物理性的隔绝。换句话说,防线的本质就是防御方利用自身的创造力去打造出一种可以限制住进攻方的有利地形。
使其人多无可奈何,有炮也使不上劲,只能让人缩小到受限的地上去接受敌人源源不断地火力投射。甚至如果防守方的控制面积不断缩小,那么也就意味着防守方的兵力密度和火力就会相对提升,对于进攻方来说这样的进攻难度就大大提高了。
于是乎,为了作出针对的应对,埃尔温只好在他的步兵战术上作出了一系列的改进。从火力集中改为火力分散,不搞大炸药包而搞小炸药包。一般的进攻梯队从团级规模改为了营连级的规模。
在营连级的规模上分成四到五个小组,分别为爆破组、突击组、掩护组和支援组,而这四个小组便组成了一个攻击连队。
通过了掩护组极力压制对方的火力射击口,从而掩护突击组开路,支援组和爆破组分别相互交互推进。如果遇到敌人布置的火力口袋阵,就有炸药和工兵铲镐从侧面挖过去。
面对高高在上的碉堡,就利用弹坑,一路挖路前进,逢水就通过支援组快速架桥,抵近敌人目标就用密集的手雷和炸药包来爆破攻击。
于是乎,依靠着这一指导思想,埃尔温便立马从全军中开始精挑细选出了三千多人,组成十多个攻击连队,依靠着十多个攻击连队。在埃尔温的指导思想下,居然在两个多小时不怎么需要炮兵火力支援的情况就能连续爆破多个敌人火力点和碉堡。
连偌大的布列斯特要塞都被炸出了几个缺口。通过爆破组和支援组连续深挖交通壕,直达敌人要塞的三十米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