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且隋 > 第81章 马政

第81章 马政(2 / 2)

 推荐阅读: 福星萌宝,仙女娘亲帅炸天 没有修仙天赋的我只能重拾武道 逆袭大山村:饥荒时代的商业神话 盗墓:齐家的小神棍会养鬼 华妃取代纯元,成皇帝唯一朱砂痣 穿越七零嫁兵王,带着空间成首富 一胎二宝:领着妈咪砸亲爹婚车 无言之症 七神给我当店员 初恋校花,怀了龙凤胎后恋情曝光
最新网址:hbcjlp.com

而依托于这些牧场的马政,也开始越来越完备和严格。

西汉时期,设太仆以掌管全国马政,又设置边郡六牧师苑令,各有三丞为下属。

《汉官仪》云,“牧师诸菀三十六所,分置北边,西边,分养马三十万头。”

《汉仪注》云:“以郎为苑监,官奴婢三万人,养马三十万匹。”

这些牧师苑,绝大部分分布在河西六郡之中。

哪六郡?

陇西郡,天水郡,安定郡,北地郡,上郡,西河郡!

《汉书·地理志》云:“……北地郡灵川县有河奇苑、号菲苑;归德县有堵苑、白马苑;郁致县有牧师苑官;西河郡鸿门县有天封苑……”

看出来没?

这些地方,绝大部分就是大隋时代的陇右地区!

然而,在没有马镫和马掌的时代,战马还属于耐用性很差的一种战争武器。

很多时候,这种昂贵的战斗装备,也就是个一次性消耗品!

马镫,很简单,简单到那就是挂在马身体两边的两个环!

虽然很多人说汉代就有了马镫,但具体在实物出土上考,也就是个布马镫,还是个壁画。

真正出现铁制的这玩意文物,那就要到3世纪末到4世纪初,华夏东北地区的鲜卑人的墓葬里。

然而,这么好的玩意儿,大规模用于军队,还要到北魏时期。

这一切,都要绝对归功于华夏巾帼女政治家、改革家冯太后!

北魏一统天下,可以说马镫立下大功!

华夏柔然后裔匈牙利阿瓦尔人,就是带着这项绝世发明,一路西窜,把中亚、欧洲折磨得欲仙欲死!

因此,马镫也被叫作“华夏靴子”!

而马镫对于马而言,就是极大地避免了背上的主人快速飞掉、死掉,从而成为一匹孤马、失马!

马镫,让战马的留存率直线上升!

马掌,马蹄铁,这是给马的四蹄打上四个耐磨的防护垫。

有这玩意儿之后,马匹的蹄子再也不害怕劈开、折断、撕裂,从而变成一匹一次性的残疾马!

这种俗称“马凉鞋”的东西,让马匹的使用寿命,得到了极大的延伸!

公元前一世纪,它虽然先由古罗马人发明,但大规模军事使用要到九世纪。

阿布的前世历史上,华夏传入此物是大隋初期,大规模用于军事还要到元朝。

可这一世,因为阿布的乱穿,粟末地以及阿布的骁果卫中,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

而其他十二卫军府,也在根据兵部兵器监的产能升级,开始逐步列装。

但,这东西似乎还并不为大部分将官,所重视!

所以,汉时的战马,在没有马镫和铁马掌的加持下,耗损率非常巨大!

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大军出塞。

按照边塞官吏公布的数据,出塞战马共 14万匹,而入塞只剩下不足 3万匹。

战争的消耗,很容易让一个王国陷入财政危机。

缺钱,缺粮,确人,缺马,缺一切!

西汉后期,马政颓废,苑马规模急剧下降。

昭帝、元帝,接连下诏令省苑马,以振民生。

雪上加霜的是,河西之地的马场,连续遭到活跃在此地的华夏羌人的打击、抢掠、破坏!

河西三十六所牧师诸菀,再也难回当年风光。

魏晋时期,华夏是一个全面纷乱割裂的时代。

北方华夏游牧民族,陆续迁入以华夏汉族为主的中原地区。

他们的到来,自然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一次巨大搏杀,也是华夏各民族的一次大融合!

显然,更具战斗属性的游牧文化,占据了上风。

他们不仅霸占了汉人的女子,还将一块块农耕区变成了他们的大牧场。

中原的马政,也终于因为突破了耕地的限制,再次繁荣。

北魏初年,采取了按户征取马匹的办法。

每二十户,出军马一匹,大牛一头,以充课赋。

六镇百姓,有羊满一百只者,调用其军马一匹。

在这种马政制度下,北魏的军事实力,快速走向强盛。

柔然、夏、南凉、北凉等割据政权,都成为了北魏的手下败将。

那些水草肥美的养马之地,悉为己有。

北魏的牧场,巅峰时期,拥有马匹多达两百余万。

隋朝统一中原之后,帝国马政除了沿袭前朝,还进一步进行了规范化和标准化。

此时的牧监制度,就是设置陇右牧。

在这个机构中,有总监、副监、丞等职。

在全国各地适宜养马的地方,设置了许多地方牧监分领其政,下有骅骝牧及二十四军马牧。

每牧,置仪同及尉、大都督、帅都督等职位。

隋朝的马业,其马匹来源有两条。

一条,是从国外大规模引进;另一条,也是最主要的渠道,就是国内繁衍豢养。

陇右地区,也就是阿布前世的甘肃、青海一带,从春秋战国时起就是华夏最主要的产马区。

隋朝依然如此,并因地而专设陇右牧,做为帝国将最重要的养马区。

这里,集中了天下专业、最多的专职牧马、人才,也将帝国最好的马种放在这里繁殖。

陇右牧,能养多少匹马?

那要看看,大隋帝国大军对马匹的需要情况。

大隋帝国十二卫二十四军,每军骑兵共四十队。

每队百人,每军4000骑兵。

按照最基本一骑双马配置,每军至少需要战马8000匹计算。

24军,就是最基本战马数为 19.2万匹。

此外,还得考虑备用马、驮马、挽马等的需要。

不说备用马和挽马,只说驮马的数量。

隋时驮马的匹配,是按照一伙十人配备最少六驮马来执行的。

大隋一个标准的军,在 2.5 万至 3 万之间。

其中,骑兵四个团四十队,步兵包括杂役和仆从兵,共约 2.1 万至 2.6 万之间。

如此数量计算,一个军的驮马,就需要 1.8 万到 3.5 万匹。

二十四军,是多少?

保守估计,在45 万到90万匹之间。

夸张吗?

一点都不夸张!

按照阿布前世唐远征高句丽时的确切数据,10万兵出征,战马2万匹,驮马8万匹,挽马1.2万匹。

共计,11.2万匹!

为什么需要这么恐怖的马匹数量?

后勤!

人吃马嚼,全都得靠马和车,并且因为机动性和便利性的要求,此时代的载具更多单独依靠马、驴、骡、牛。

大隋前后能大杀四方,靠的就是高效的马政,以及充沛的战马蓄栏量!

即使如此,二征高句丽时,军士还要将大量的过载粮秣埋在土里!

广皇帝,可没有短缺了驮马的匹配啊,他不小气!

可,军士们还是觉得,扛不动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