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且隋 > 第121章 烽燧

第121章 烽燧(2 / 2)

 推荐阅读: 福星萌宝,仙女娘亲帅炸天 没有修仙天赋的我只能重拾武道 逆袭大山村:饥荒时代的商业神话 盗墓:齐家的小神棍会养鬼 华妃取代纯元,成皇帝唯一朱砂痣 穿越七零嫁兵王,带着空间成首富 一胎二宝:领着妈咪砸亲爹婚车 无言之症 七神给我当店员 初恋校花,怀了龙凤胎后恋情曝光
最新网址:hbcjlp.com

“呵呵,非也,在下武功刘肇仁,来此行商路过。当年在贵老家盘桓许久呢!”

“失敬失敬!小弟济北东阿李虎,见过刘先生。”

“啊?”

刘文静大吃一惊,旁边的李二和李秀宁也陡然变了脸色。

李虎,这不是李家老祖的名号,这个粗笨少年竟然冲了老李家祖宗的名讳。

不过,三人很快反应过来,这里是突厥,不是大隋。

再说了,即使是在大隋,叫李虎的不说上万,几千是有的。

李虎,又不是什么皇家贵祖,不能搞为尊者讳那一套!

“怎么了?”

李虎看着众人的颜色,诧异地问道。

“哦,没什么,没什么,听了你的名字,让我等想到老家的一位先人。”

李秀宁这时候说话了。

虽然蒙着面帘,但李秀宁的风姿绝对不是盖的。

见面前的曼妙少女朝自己说话,憨厚的李虎立刻红了脸。

“啊呀,那,那,那冒失了……”

“没什么的,倒是吓着你了,抱歉啊!”

“你怎么从老家跑到这么遥远的地方了?你们这是在干啥?”

李秀宁好奇地问。

美丽的姑娘有着一双迷死人的眼睛,声音听着让人喜悦、舒服。

“小娘子,我愿是流民,是朝廷迁往粟末地的边民,现在是在考古……”

“边民?考古?啥叫考古?”

李秀宁非常惊讶,这个词自己从来没听说过。

站在后边的李二、刘文静、以及旁边的徐娘子非常好奇。

李虎刚要张口回答,远处传来一声叫喊。

“虎子,快点把密封袋拿过来,又出来新东西啦!”

“好的,何大哥,您稍等,这就来!”

说完,李虎朝众人示以抱歉的微笑,然后转身跑远,一溜烟地钻进西首围墙脚下的敞棚。

众人顺着声音看去,只见烽燧脚下忙碌的人堆里,正站起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

他一边拿着毛巾擦汗,一边看着这边。

他见这四人仪态不凡,便小声跟旁边的人交代几句,便跳出土坑,跺跺脚,走了过来。

“各位有礼了,在下辽东何虎,你们这是?”

这一次,是李二出面了。

“打扰了!在下扶风平陵窦氏商号的窦二,这是舍妹窦三娘,这一位是我商号的账房武功刘刘肇仁,还有舍妹好友徐娘子。”

众人见面,纷纷彼此施礼。

都是大隋子民,在这异国他乡见面,都显得很是亲切客气。

何虎朝那堆人招呼一声,便邀请众人进入烽燧西首三间土窑最右边的一间,喝茶聊天。

众人入内,便觉这土窑洞内虽然昏暗,但却是非常深阔宽大、干净整洁。

窑洞内的墙角处,还有一个年久但仍然在使用的炉灶。

炉子内生着火,上面放着一个粟末地产的长提手铁壶,热气正“咕咕”地往外冒。

虽然外边的太阳很晒人,但这土窑洞里很是阴凉,所以生个火倒是显得非常舒适惬意。

何虎,请众人在靠近门口的一块牛毛地毯上落座。

这时,李虎办完事,进来帮忙伺候招待客人。

看不出来,这姓何的却是个会享受的,请大家喝的茶竟然是天下闻名的药王茶——白毛银露梅!

不简单!

据传,这种茶是神医孙思邈培育的一种珍贵养生茶。

早些年,这种茶只是在关中长安一带的贵族圈中流行,可后来孙神医不知所踪,这茶也就断供了。

有人说太白山药王谷碓窝坪人去舍空,药王茶圃也毁坏殆尽,茶树也根苗不见!

而野生的白毛银露梅做出的茶,根本没有那个药效和味道!

可是,不想这两年,市面上又出来了真的白毛银露梅茶。

黑牌!

口味更佳,更适合于冲饮。

但是,和所有打着黑牌旗号的新东西一样,这玩意儿就是个不便宜的货,根本就不是普通人家能够享用起的东西。

比起其他类型的黑牌茶叶,这茶更稀罕,也更少!

一道茶,就让做客的四人,对这位看着饱经风霜、面目黝黑、但非常健康儒雅的辽东人,肃然起敬。

众人一边喝着香茶,一边吃着几样突厥人和辽东人才有的干果小吃。

小吃,如油炸奶味焦圈、卖面麻花、芝麻烧饼、乳酥炊饼等。

至于干果,却是李秀宁和徐娘子的最爱,什么盐焗花生、五香葵花籽、原味鹰嘴豆和各种瓜子。

闲聊之间,众人这才明白这帮人是干啥的。

原来,他们都来自东突厥天神教庭的文传院,专门整理和发掘草原上各处文化遗存。

何虎说是要整理陈列出来,以供突厥百姓了解草原、传承草原文化。

这瓮金置,虽是汉时中原遗迹,但现在早就是突厥疆土,所以也在考古之列。

“考古,莫不是金石之说?”

刘文静听了何虎的介绍,不由问道。

“嗯,刘先生大才,考古的确包括金石之类,但绝不仅限于此。”

“除了铭文石刻之类的文字,我们也关注绘画、雕刻、陶铸等,以及民间传说、地下埋藏等。”

金者,主指青铜器及其铭文也!

石者,是指石刻图文,且主要是指石刻上的文字!

金石之学,是华夏考古学的前身,兴起于北宋,汉隋已有。

它,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

不同于考古学,金石学更偏重于着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特别是金石之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

在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文物。

四个做客的人,纵是当今天下博闻广识之士的刘文静,也没有想到还有一门专门来研究这些东西的学问。

真是奇之怪也!

最奇特的是,这种事情没发生在经传文风昌盛的大隋,而是发生在马背猎牧的突厥大地!

这是搞啥嘞?

虽然他们还没亲眼见过这考古是如何个考法,但都明白这事儿是个绝对枯燥但又绝顶风雅之事!

不能经世济宦,但却能明古怀人、厘清正朔、证经补史!

有意义,但没卵用!

但,却真的很具有学问范和风雅范!

特别是对于刘文静和李秀宁这种,爱钻牛角的读书人!

他们对此,都显得很感兴趣。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